智能窗户毕业论文(合集6篇)

个人学习 3 2024-06-29 19:14:57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产品的设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以情感化最为突出。大众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情感化要求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必须改变以往设计的着眼点,以人们的内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结合为设计理念,设计出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带给人们快乐和享受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和情趣。

关键词:智能;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

智能家居产品情感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内涵是:在家居产品原有的使用功能上,赋予家居产品情感内涵,从而使它们可以向人们传递出某种情感因素,从而与人们产生共鸣,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人们自发主动的接受这种产品并爱上这种设计。情感化的设计主要关注点是人们内心情感和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在设计中运用人文因素、文化因素、艺术因素以及美学法则等将大众、积极、象征、深刻灯光的情感赋予在内,设计出让人们感动和快乐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智能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意义

情感化产品的出现使人们需求的最直观体现。以前的产品只要技术高超、功能强大,就会被判定为是好的产品,但现在出现的情感化的智能家居产品在满足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能够向人们传达出她自身的情感内涵,这样一来,家居产品就成为了一种富有亲和力的、能够和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产品,让人的从内心感到愉悦,此时人们就会购买与自己有情感共鸣的产品,这样就满足了设计的初衷——更好的解决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物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它更能为人创造出一种舒适美观、安全放松的环境。

二、智能化家具情感化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今,家居产品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休闲家居的氛围,简约而不简单,但又能体现每个家庭的个性。所以智能化家具情感化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三大点:第一,更加注重人与物的交流。这一点本来就是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初衷,但是现在由于设计者的水平有限或是消费者表述的原因,设计出的产品并不能总是很好的达到人们的要求,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丰富,人与物更好的交流必然会是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基础要求。第二,坚持自然和环保。也许正是因为现在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的生活不堪重负,因此在业余时间,人们更渴望走进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宁静的生活,所以相比简约大方,以自然田园风为理念的设计,更能受到人们欢迎,这因为在田园风设计理念下加上对自然材质的运用,人们居住的舒适感会有极大提高,心里对大自然的亲切感也会提高,这样幸福愉悦的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第三,追求个性化。这点在年轻的群体中反应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定制个性化的家居产品,用来彰显自己的性格。因此,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相对应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提高智能化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主”

情感化家居产品能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所以,设计师要坚持这一理念,设计时不急不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满足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要求,将情感和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比如,将暖气片上方的壁纸裁剪为花朵的形状,利用热敏油墨的特性,让壁纸在冷暖之间变换情调,这样,当人们打开房门看到的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心情立马舒畅,这种设计的产生就是设计师将人们的情感需求与家居产品设计结合起来的效果,是情感化设计在家居产品中最生动、具体的应用。

(二)注重造型和色彩

首先,产品的个性化可以通过避免千篇一律,改变产品的造型来实现。比如说,在1933年推出的由斯塔克设计大师设计出的基本不能被称为榨汁机的造型感极强的蜘蛛形状的柠檬榨汁机,但它却在一段时间里被奉为时尚,在风尚人群的居室中随处可见。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不再被规定成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人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也更加注重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其次,家居产品的色彩也能够非常明确的表现出人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所以,对于家居产品的色彩搭配,也要重视起来。比如,热情、奔放的代表色是红色,人们看到这种色彩的家居产品时就会联想到热情奔放;简单、纯洁的代表色是白色不断散发出浪漫和干净的气息,蓝色是忧郁和自信的代表色,给人们带来宁静和遐想;妩媚、性感的代表色是黑色,但同时黑色也能让人感受到沉稳和深邃,所以在家具产品色彩的搭配使用上,设计师要给予一定重视。

四、总结

家居产品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时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虑来迎合人们的需求,尤其是情感化设计这一模块,一个优秀的情感化智能家居产品必然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和情感体验的。可以说,情感化设计是在人和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一种以人为主的设计哲学,所以智能家居产品情感化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趋势和潮流。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2篇

0引言

当今时代是物联网的时代,人们跟家居设备的互动将会越来越准确便捷,智能家居的一个巨大飞跃发展就是从有线网络到无线通信。在智能家居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第一个环节改变了家庭应用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避免了开墙孔,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产品设备的调度方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受到无线通信技术优劣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智能家居的无线通信技术运用中WiFi、Z-Wave、蓝牙(Bluetooth)、ZigBee、无线射频等五种技术比较常见。下面把这5种技术优缺点和用途进行介绍。

1理论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W)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任意空间中传播并且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GSM、Infrared(IR)、CDMA20xx、Bluetooth、UMTS/3GPPw/HSDPA、RFID、ISM、ZigBee、WiMAXWi-Fi和UWB等是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适用频段、调制方式、最大作用距离、数据率和应用领域。数据率越高,作用距离就越短是以上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距离与数据率最明显的关系。智能家居智能家居(homeautomation,smarthome)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利用安全防范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音视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家庭日程事务与住宅设施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舒适性、艺术性、安全性、便利性,并实现环保智能、节能的居住环境。

2主流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应用的优缺点

优点:WiFi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有着较高的传输速率,可以在射频技术指导下实现个人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无线方式的有效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是很常见的,其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且产品成本低,在生活使用中最为流行。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最方便的智能家居组合就是基于WiFi技术,它可以直接购买设备联网。WiFi是一种以太网无线扩展,成本较低;它有着更高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4Mbps;传输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达到11Mbps。缺点:无线稳定性弱、安全性非常低是WiFi技术最大的问题;其次,相对较高的功耗也是被广为诟病的缺点;最后,就目前的技术来看,16个设备已经是WiFi网络的实际规模的极限,组网能力不高,而实际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远远多于16个,显然生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优点:最初的'时候,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控制就是Z-wave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设计初衷。与其他智能家庭无线通信技术相比,Z-wave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的数据量较小,传输频率低,保持在之间,所以无论是价格还是传输距离都有很大的优势。由控制节点进行分配的独立的网络地址存在于任意一个Z-wave网络中,通信距离范围之内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被控制。设备完成后进入网内,用户可以使用全功能遥控器,在全触摸屏控制下使用辅助开关状态,对家中所有连接的智能家居进入网电控制。Z-wave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利用远程网络对家庭中的电气设备实现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缺点:Z-wave无线网络节点的无线节点不多,理论值为256,实际值可能只有150左右,树网络结构的同时,一旦被顶坏的分支,所有的底部的设备可能就无法与网关进行通信。此外,Z-wave无线通信技术无加密技术,安全性很低。

蓝牙技术

优点:蓝牙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快速跳频短包技术和分布式网络结构,可以轻松实现一对多,点对点的通信连接,在一个带的环境中工作,常规建立数据传输率为1Mhps。现在在智能家居中蓝牙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蓝牙技术监控用户家中的各种情况,这一监测涉及两部分,一是监测家庭环境,利用远程对用户家庭实现自动调节阳光,湿度和温度等,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监测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能源是指用户的水电,暖气、煤气等,监测家庭能源开关,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蓝牙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计费服务。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对用户家庭电表、水表和煤气表等充电设备的流量进行精度监控,并计算出成本消耗。缺点:由于传输距离太短,所以组建庞大的家庭网络对于蓝牙技术来说并不适用,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中有很明显的限制。

优点: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无线通信技术中是最常见的,它的性质是一个短距离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容量和低投资、低损耗等明显的优点,并具有自恢复和自组织网络的功能。由于独特的技术设计,ZigBee技术拥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了比银行卡加密系统严格12倍的AES(高级)加密系统,;其次,采用蜂窝结构的ZigBee网络,每个设备可以通过多个方向与网关通信,保证网络的稳定性;每个装置还具有无线信号中继功能,可以中继传输到无线通信信息到1000米远的距离。此外,65300的网络节点容量理论,可以满足家庭网络覆盖的需求,甚至只需要一个主机就可以实现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等的普遍覆盖;最后,ZigBee具备双向通信能力,不仅可以发送命令到设备,该设备还可以把正在进行的状态和相关数据反馈回来。此外,ZigBee采用低功耗设计,可以使用全电池供电,理论上来说,电池的电量足够使用2年以上。缺点:ZigBee技术研发和应用门槛较高,开发难度大,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无法涉足,国外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在运用这个技术,目前国内只有海尔、小米、紫光物联、深圳聪明屋等少数企业把此技术运用到了智能家居。

无线射频技术

优点: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基本系统主要包含卫星天线、电子标签、阅读器三大部分。电子标签上有可以被唯一识别的电子编码。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的照射获取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并进行识别。卫星天线就是收发无线射频的媒介,负责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交流”。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低数据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的特点。这种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的优点是,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家电和灯光的控制,使一部分家居产品无需重新布线,设置安装都很便捷,主要应用于实现对特定电器或灯光的控制,成本较低。缺点:无线射频技术的遥控距离一旦超过一定范围,无线信号就会因为同频信号的干扰而变弱。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中,无线射频技术的极限距离是30米(室内),如果超过了这个距离,无线信号会减弱,同时易受同频干扰,是无线射频技术最明显的缺点。另外,无线射频技术装置的家居系统功能比较弱,控制方式比较单一,受环境制约明显,只适用于新装修户和已装修户。

3结语

在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在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会无处不在的互联,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系统必须具备互联互通,单纯的远程控制一下灯光和电器已经不能称为实质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了,那样只能叫做遥控。智能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智能家居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无线通信的优势是智能家居研究的重点。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并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平均(51.2±13。8)岁;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18例,单形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9例,频发室性早搏28例。将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成

①利多卡因治疗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平均(52。9±11。3)岁;出现室颤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单形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频发室性早搏8例。

②胺碘酮治疗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4±12。8)岁;出现室颤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单形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12例,频发室性早搏9例。

③胺碘酮联合CP治疗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4±13。2)岁;出现室颤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单形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频发室性早搏9例。

三组间的年龄、性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先进行同步或非同步直流电复律1~3次。如电复律无效或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给药方法为:

①利多卡因治疗组: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mg/kg,无效者5~10min后重复相同剂量,静脉注射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后1~4mg/kg静滴维持,每小时不超过300mg,并逐渐减量。

②胺碘酮治疗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胺碘酮方法是:初始负荷剂量为300mg溶于10~2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内10min缓慢静推,无效者3~5min后再推注150mg,维持剂量为1mg/min持续静滴6h。对反复或顽固性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必要时可以再快速静推150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000mg。其余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胺碘酮方法是:150mg用10min以上时间缓慢静脉给予,随之以1mg/min静脉滴注6h,然后以05mg/min静脉滴注18h以上。对复发性或耐药性心律失常可每10min重复给予150mg,直至最大总日用量2000mg。

③胺碘酮联合CP治疗组:在胺碘酮治疗组给药方法基础上同时加用CP(20g/次静脉滴注,1次/d,连续3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持续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监测,随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用药前后心律、心率的变化,每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并测定QTc。疗效判定标准:室早或室速消失,室颤复律为显效;室早减少≥50%,室速或室颤24h内未复发为有效;重复用药室早无明显减少或室速、室颤反复发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统计方法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的比较

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2。3%,与利多卡因治疗组总有效率57。1%相比较,2值分别为5。03和6。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治疗组、胺碘酮联合CP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利多卡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65。4%,与利多卡因治疗组显效率33。3%相比较,2值为4。78,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胺碘酮治疗组显效率与利多卡因治疗组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在显效率方面,胺碘酮联合CP治疗组疗效优于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

2。2不良反应

胺碘酮治疗组28例和胺碘酮联合CP治疗组26例(共54例)中2例血压下降,3例窦缓(心率<50次/min),1例出现Ⅱ°Ⅱ型AVB,4例出现浅静脉炎,分别给予升压药物、减量或停用胺碘酮等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消失。

3讨论

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除心肺复苏常规步骤外,及时准确处理各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2005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心肺复苏时,如果2~3次电击、持续的CPR和应用血管升压药物之后室颤或室速仍然存在,应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如没有胺碘酮,也可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是一类多通道阻滞剂,同时阻滞钠、钾通道和L型钙通道,表现出Ⅰ、Ⅱ、Ⅲ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在静脉用药时具有快速的药理作用,是目前治疗持续性室速和室颤有效的药物,可延长动作电位,阻断内向整合电流和钾通道;减慢浦氏纤维和心肌组织的传导,特别是在因缺血部分除极化的组织中,并可抑制ATP敏感的钾通道激活。因此可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AR—REST试验结果还表明,在采取常规心肺复苏措施的过程中,静脉应用胺碘酮300mg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入院成活率。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在体内CP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与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酸,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CP。

国外资料表明心肌缺血时,体内CP水平明显减少,心肌代谢发生障碍,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易诱发心律失常发生,外源性CP可大大地减少室颤的发生和持续时间,C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学基础是去除极最大速率的降低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延长。本研究表明,心肺复苏过程中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或联合CP治疗,疗效均优于单独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同时在显效率方面,胺碘酮联合CP治疗的疗效也优于胺碘酮单独治疗和利多卡因单独治疗。因此,在电复律的基础上,胺碘酮和CP的联合治疗有望成为心肺复苏过程中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处理的首选方法,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4篇

随着80后人群逐步成为社会主流经济体,各种新兴的生活以及消费方式渐渐成为新宠。于是,“智能家居”应时而生。这不能不说是华商诚信联盟年会上的一大亮点。在项目对接会上,智能家居的项目负责人孙万红经理详细介绍了已经能够实现智能科技化的各种案例。

客厅卧室全智能

厨房面临新革命

根据孙万红经理的介绍,客厅必备的家具已经统统可以实现智能化了。智能沙发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更可以对应颈部、背部、腰部、臀部等部位设置按摩功能;茶几也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使用局限,除了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变身成为大型平板电脑,手指轻轻触动即可玩游戏、查资料、看新闻。对于智能家居来说,现在是微型投影仪家庭影院的时代。它所独具CMMB功能和接机顶盒直接看电视的功能。加上内置存储,不仅可以下载网络最新电影和歌曲,同时还配备多媒体音乐系统3D环绕立体声。这样,既满足了营造电影院效果的目的,还能有效减少电视机带来的功耗和辐射。

智能家居系统在卧室中通过设置各种模式让生活更加舒适、惬意,颠覆了传统的家居生活理念,并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作为私人空间,理想的卧室需要考虑灯光、温度、气氛等每一样因素。智能家居系统会为人们实现睡醒后自动开启窗帘,白天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同时,恒温系统将确保温度适中,空气流通。比如睡眠模式会为入睡提供需要的氛围;起夜模式隐藏的地灯会跟随脚步柔和亮起,点亮一条从床头到卫生间的路,不用担心惊醒枕边人;早安模式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自动拉开窗帘,奏起舒心的音乐。除此之外,空气是也是智能家居所关注的。卧室里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会在空气稍有不好时自动净化空气,根据室温调节空调的温度。

智能化的不仅仅是客厅卧室,还有厨房。根据孙万红经理的介绍,现代厨房不仅仅是单一的烹饪空间,已慢慢成为重要的家居空间,成为人们的第二客厅。为了让厨房更简单、更有乐趣,告别烟熏火燎,连橱柜都是自动升降的。

自动升降厨柜常采用智能升降控制,柜体高度可以上下移动,柜门轻触即可自动开启,用手轻轻触碰就能打开抽屉,用脚轻轻一踩柜子下面的脚踏就能轻松把垃圾放入垃圾桶。还可以在厨房边煮饭边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可以根据需要在厨房的触摸式液晶显示屏上查找各种菜谱。同时,厨房还配有燃气感应装置。当煤气泄漏或忘记关阀门时,报警装置会发出预警,并自动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和窗户,以此化解危险。

智能安防保护儿童安全

智慧空间让老人安度晚年

据了解,智能家居还专门为有小孩的家庭设计了安全保障功能。为了保证小孩子们调皮时误闯误撞的安全,物联网技术在这个时候就显示了它强大的功能性,开创了物联天下的智慧安防系统。智能安防包括智能门锁、安防监控报警、燃气监测报警等功能。从保障孩子安全方面来说,可视智能门锁是孩子安全保障的第一屏障,同时它在窗户和门附近安装了红外报警感应器,当有人非法闯入就会发出报警。厨房也安装了燃气探测仪与自来水探测仪,一旦检测到家里燃气泄漏或者自来水泄漏,就会第一时间报警,并且自动关闭燃气与自来水的阀门。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活动区划定在卧室、客厅、卫生间,在这些敏感区域安装可以联网的监控系统,只要孩子接近这些地方,手机就可以接收到信息提示。

看似高深的智能家居在居家养老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覆盖远程的智慧医疗、紧急呼叫、智慧安防、社区家政等内容,让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的愿望触手可及。理想的智能家居养老系统由多媒体智能网关、各种水晶控制面板、感应器和探测器、安防监控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检测,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需求。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照、温度、气体浓度以及预设的老年人习惯等情况来自动实现开关窗帘、开关空调、开关窗户;根据老年人医疗护理的需要轻松实现室内情况监控、网络视频传输、一键报警以及远程操控保障等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喜好满足其点餐、送水、购物、娱乐等基本生活要求。在这样的全智能化环境中生活,老人不仅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能充分享受到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安全优越好处多

高科技实现生活便捷

据了解,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在一起,构建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理论上来说,智能家居的智能化可以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和优越感,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根据孙万红经理的介绍,智能家居是一套全方位的立体式智能生活方式,使我们居住的整个生活空间都变成智能化,包括客厅、厨房、卧室、洗手间。任何家居生活空间都能够通过现代科技便捷起来。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5篇

在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状态下,家庭生活环境更趋于现代化,各种新兴技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智能家居系统成为技术手段更新换代的体现。智能家居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布线技术与生活家居的子系统相关联,给予家居系统更多的智能选择,提高了家居环境的服务水平。

一、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的流程

单片机系统是微机应用产品化的最佳机种之一,其系统本身具备很多优点。例如,较其他系统,单片系统的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功能性更加强大,单片机所带来的系统已经在智能化产品工业制作中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渐完善的单片机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要求。

在总体设计的流程中,外界信息经过感应器传导,其信号内容进行放大与整形,进一步传导单片机信号分析处理,再由单片机系统与外部信息结构进行指导交换,引导红外与光电装置,将信息内容传递于执行器件。在控制系统中,系统控制器会接收到远端传递过来的信号,并且对其解码,再传递给中央处理系统。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在控制系统中添加语音提示操作系统,使用户能够在无人值守系统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系统操作。

二、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设计

(一)传感器应用设计

传感器的应用设计,是家庭智能设计过程中的信号来源。在传感器设计上,应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添加各种感应装置。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火灾警报传感器是设计的第一项,火灾烟雾传感器的体积小、可靠性高,能够及时将烟雾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智能家居的设计中,烟雾传感器可以固定在每个房间的天花板或者墙壁上,将家居系统与小区或消防警报系统相链接,充分利用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

其次,我们要设立可燃气体传感器,将感应器放置于厨房等气体容易泄露的地方,监视气体疏通管道的安全性,如果发生天然气泄露等情况,感应器会自动关闭天然气输送管道阀门,并且向外界发出信号,及时通知家庭以及小区物业,降低财产损失。在可燃气体感应器设置上,利用气体浓度来对天然气等装置进行监控。在智能家居生活中,防盗报警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家庭周围环境的防护,例如周围环境的监视控制,门窗系统中的开关以及玻璃周围的感应系统等;另一部分是针对

家庭无人的情况,对于室内的感应防盗系统,利用红外感应装置,在他人进入房间且未关闭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在房间有人活动的时候,关闭室内防盗系统,开启室外防盗系统,在无人活动的情况下,室外系统与室内系统均开启,并且防盗系统的灵敏程度可以根据房屋周围环境而设定。

(二)通讯接口应用设计

智能家居的生活控制系统中,数据通信电路需要完成信息的接受与发送、与计算机的沟通、与软件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分析模块组成部分可以发现,GSM基带处理器相较于供电模块、闪存、天线接口等几个部分而言是TC35的核心,GSM主要负责处理终点内的语音与数据信号,并且在不需要额外增加电路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完成FR和EFR的编码工作。

在连接方式上,TC35与单片机需要采用串行异步通信接口,使用红外和通信电缆两种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在整体的传输设计过程中,红外接口的特点在于信号稳定,接口之间相互独立,使用方面抗干扰性强,不会对手机的通讯产生影响,缺点是传输的距离有限,传播的方向受到接口的限制。而电缆连接的`通讯装置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不过缺点在于传输接口的电气参数不兼容,设计过程中容易对手机的通讯产生影响。在接口的设计中,要分析家庭周围的环境,考虑接口信号对于家庭通讯设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接口,应力求将红外接口与电缆接口进行结合,提高智能家居系统工作的效率。

(三)红外线应用设计

在系统设计的控制方面,可以加入更多的红外设计理念,在智能家居设计中,红外遥控器是被广泛应用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红外遥控器所针对的只是特定的品牌产品,遥控器之间的兼容性很差,在新型智能家居设计中,可以利用红外插座、红外开关等产品,将电器的操作信号与电信号进行混合,利用红外系统中的学习与记忆功能,使红外插座成为信号传递的枢纽,同时利用单片机对遥控器发射出信号的波形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反馈,从而提高遥控器的效率,实现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

总之,在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选择系统的性质,其次建立合理的设计流程。设计过程要符合信息技术的要求,并且最大化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在应用设计方面,分析传感器的种类并选择合适的连接端口,提高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并结合红外线感应技术,增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使其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智能窗户毕业论文 第6篇

[摘要]建筑设计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成本,提高了建筑的节能环保系数,缓解了能源危机。通过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分析目前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材料;节能技术

1建筑设计及新材料、新技术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围绕建筑所做的一切工作。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结构学及排水、供水、供暖、电气、防火、消防、燃气、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园林绿化等方面,满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解决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在的艺术效果,建筑与建构等问题。建筑设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复杂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点。

1.2新材料

建筑新材料是指除传统的瓦、砖、砂、灰、石之外的,己应用于建筑工程实践的,并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低碳、环保属性建筑材料,既包括新原料与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建筑新材料具有节能性、环保性、美观性、安全性、舒适性及耐久性等特点。建筑新材料的分类可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用途及材质作一下划分。

(1)按照建筑新材料的用途,可分为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门外窗、五金灯具、外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外墙隔断、卫生设备及其他新材料。

(2)按照建筑新材料的材质,可分为新型水泥制品、新型玻璃制品、新型木材、新型石材、玻璃纤维制品、新型混凝土、铝合金及其制品、玻璃钢制品等其他新材料。

1.3新技术

建筑新技术是指建筑行业随环保意识与新材料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各项技术,包括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

2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属于节能建材,主要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非粘土砖、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等。新型墙体材料的优点在于质轻,保温隔热,隔声,环保,无污染,且装配简单快捷,加固墙体并节省空间。新型墙体材料不但解决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还因其是工业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的回收利用,低碳节能。国家与政府对新型墙体材料予以越来越多的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的技术改传统方式,提升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近年来建筑业城乡住宅需求量增大,为新型墙体材料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2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与隔热材料又称绝热材料,包括矿物棉、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及多空聚合物,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硅酸钙绝热制品、各种复合保温隔热材料等。其可减少建筑室内向外环境的热损失,降低建筑空调负荷和空调耗能,是构建节能建筑的重要环节。保温隔热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墙体与屋面的保温绝热,热工设备、热力管道的保温,冷藏室及冷藏设备。部分保温隔热材料存在防火性和防水性方面的缺陷,加之部分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但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其优越的保温隔热与吸声减震的性能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如在气凝胶节能窗、屋面太阳能集热器等发挥节能减排作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必须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较强的水密性与气密性,较强的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性,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根据建筑物品材质与性质选择不同性质的密封材料。目前常见的防水密封材料有丙烯酸类密封膏、塑料油膏、聚氯乙烯接缝膏、聚硫密封膏、沥青嵌缝油膏、硅酮密封膏、聚氛酷密封膏等。防水密封材料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连接建材,作为“桥梁”,发挥其防水、密封作用,一般在迎水面使用,以防止其渗透。防水密封材料的使用方法分两种,一种为嵌入接缝,另一种为覆盖接缝。嵌入接缝方式要保证密封材料的嵌入深度低于接缝表面l ̄2mm,适用于防水砂浆间、防水混凝土间及防水砂浆(或防水混凝土)、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密封。覆盖接缝方式要使密封材料粘结于接缝两侧之上,适用于卷材间、卷材与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接缝密封。

2.4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对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热力最活跃、最敏感的设计,其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40%左右。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节能门窗主要有塑钢门窗、木质门窗、铝合金门窗等。塑钢门窗在防火性与保温性方面不断改进一既在门窗材质中加入不同物质提高其阻燃性,又通过发泡材料填充减少空气对流,大幅提高门窗耐高温性。木质门窗融合了欧洲先进技术与装备,力学强度高,导热系数低,且木质门窗环保,但生产成本高。铝合金门窗通过断桥技术弥补了其导热系数高的不足,提升其节能型与保温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节能玻璃按照不同的性能可分为吸热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真空玻璃等,其大幅提高了玻璃的吸热功能、阳光控制性能、低辐射性能、安全性能> 噪声控制性能〇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的选择与使用应基于隔热保温与能源节省,根据建筑朝向、气候特征等选择经济环保、功能性强的建材。

2.5太阳能综合利用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蕴含巨大能量。我国太阳能资源辐射总量约为3.3X 103 ̄8.4X 106kJ/(m2? a),全国2/3以上地区年日照射数大于2000h。有效利用太阳能,既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现状,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将太阳能的集热利用、热力发电等综合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合,充分利用丰富、洁净、理想的能源,实现热、电、光的能源转换。在建筑设计中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环保,即通过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其可大大降低生活用水、夏季空调、冬季供暖、采光照明、通风换气方面的能耗,打造“绿色节能建筑”。

3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在提倡绿色低碳建筑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能源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材料节约。能源节约通过建筑设计使用高能效采暖空调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减少能耗,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

3.1.1 土地资源节约

通过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有目的地重置和搬运地表土,做好绿化,合理利用土地。

3.1.2水资源节约

主要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将生活用水如厨房排水、洗浴排水、洗衣排水、冷却排水、洗漱排水等废水通过技术处理后,变为生活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如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等。

3.1.3建筑材料节约

在充分了解建材性能基础上,合理利用以达到节约目的,同时也可通过利用其他资源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改造,如利用废弃植物纤维,如废弃竹子、废弃木质材料、农作物秸秆等,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使用,可利用江河淤泥改造成为新型墙体材料,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节约资源。

3.2信息化技术信息时代,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实现建筑设计对于能源节约,提高能效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智能化太阳能产品实现建筑制冷与供暖;通过微波传感器产品的报警功能,为建筑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防风雨传感器,实现窗户的智能关闭功能,防止雨水滴入室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平台,控制网络与信息,达到安全防范、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目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扩展、操作、维修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子系统设备、功能与信息的管理集成,减少资源浪费与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居住建筑片区的安全、方便、可靠、实用。此外,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实现安装配置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结晶一BIM技术将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者置于同一平台上,共同分享建筑信息,实现信息的可视性与协调性。

3.3排水新技术

建筑排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排水技术与水资源节约及再利用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新技术如设置地漏、吸气阀产品、排水管材等,运用压力排水、真空排水、同层排水技术,屋面雨水技术,实现建筑排水的科学性。

(1)地漏功能在于排除地面积水,到现在已发展出多种功能,如洗衣机插口地漏、多通道地漏、带网框地漏、密封性地漏等。相关标准规定了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对地漏的排水量、自清能力、水封稳定性等方面给出量化指标,规范了地漏产品市场标准。

(2)排水管材如离心铸铁管,连接采用密封圈,法兰压盖接头,柔性接口,达到降噪、抗震功能,同时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3)同层排水技术通过同楼层排水支管与主排水管在不穿越楼板的情况下,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立管上。同层排水系统由HDPE管道系统、隐蔽式系统安装组件、存水弯、配套的卫生器具组成。同层排水技术不但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房型设计与室内空间布置,并且具有隔声、节水功能,并通过墙前安装方式,起到隔声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通过HDPE管道及独特的水箱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排水效果,实现了节水功能。

(4)真空排水技术利用真空管道把生活污水收集到密封罐中,采用真空坐便器、真空控制技术、真空泵、罐,将污水通过污水泵送至室外污水管网。其管道敷设灵活,排水管径小,有良好的节水效果,但其投资费用高,真正推广与应用在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

(5)屋面雨水技术现如今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屋面工程中,如虹吸式雨水系统,通过不同高度的势能差在管道内部形成局部真空,从而利用虹吸作用达到快速排放雨水的目的。

4结束语

Ifi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建筑设计中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不但能提髙建筑工程质量,还能有效促进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松伟,赵夏昱.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 (1).

[2]宋宜海.浅谈新建筑材料及新技术在民间建筑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6.

[3]李岚.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4).

[4]荆可歆.建筑新技术分类体系及应用研宄[J].建筑设计管理,2014(8).

[5]李良杰.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3).

[6]冯跃,张莉莉,张红,等.北京绿地中心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2015, 46 (4) : 294-299.

上一篇:军官毕业论文(13篇)
下一篇:动态视觉设计毕业论文(汇总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