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24
2024 / 07 / 23
1.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爱好,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组词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本文主要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传统美德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几何对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可以起到积极的效用。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为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之中,十分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的“举公义”等等,都是强调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区别。
仁爱宽厚的人际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也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是“仁爱”的体现。在墨家思想之中,也提出了“爱人无差”、“爱人若爱其身”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
早在《尚书》之中,就提出了“义父、母慈、凶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这些道德思想,除了维护封建等级思想的糟粕应该抛弃之外,其他的思想对于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些思想依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实际上,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随处可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
吃苦耐劳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之下,每个人都应该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向往理想的人格,“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舍身成仁”、“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等均是传统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些精神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品质。
尊师重教的精神
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在封建社会之中,几乎每个人家庭的正厅都摆放着天地君亲师位,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尊师重教成为一种永恒的思想,也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谦逊礼貌的精神
“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成就卓然的为人都依然保持着谦逊礼貌的美德,他们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将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闪光点之中,积极的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如唐代的杜甫,其创造成就显著,但是依然赞赏初唐四杰的成就,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穷”,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美德。
强调正身,为民执法
在封建社会,虽然法律制度并不健全,但是却有着公正执法的精神,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便是公正执法精神的重要体现,鲁迅也曾经说明:“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也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的转型阶段,弘扬公正执法的精神,严格的依照法律来办事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 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方式
第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的区别,在历史的变革下,两者都是不断发展的,为了促进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必须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不同,正确的处理两者的关系,取精华、去糟粕。
第二,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现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党政干部建设工作,党政干部需要意识到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坚信,只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继承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精华,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定能够全面的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先锋.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促进当代精神文明建设[A]. 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2
[2]靳志高. 当代中国的认同危机与公民教育的历史性复兴[A]. 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3]蓝荃彬. 简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与精神文明建设[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共同提升为优先考量,重视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不再是副科,而是健全人格、个性发展的基础。初高中学校更要合理安排学生课程,让美术和文化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提高审美和智商中找到平衡的支点。学校的教育重心思想会直接影响家长和老师的观点,使之正确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从教师方面看,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其自身特点看,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换句话说,老师和家长的观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环境设施。“完善美术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已经变成了老话题。一些中小型城市已经普遍拥有专业的美术设备教室。很多时候,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是缺乏材料导致的。不同的课程需要的材料不一样。以一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为例:第一课《参观和旅行》,需要各种绘画工具;第二课《妙用纸盒》需要用到硬纸板、易拉罐、塑料袋等废品;《山水画》、《雕萝卜》和陶艺课。往往这些材料必须由家长因课时安排而提供,有些材料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这就会让老师和家长产生矛盾,学生因此受到影响。事实上,如果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要提供,那么不仅便于教师指导,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避免家长在提供相应的、不同的材料时手足无措。
3.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自身修养。针对现有美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以不同方式加强教师教学交流,使美术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组织老师分阶段外派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水平。近年来,江苏省各城、区纷纷举办美术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从而提高老师的授课、专业技能和美术欣赏的水平。经常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性探讨课程,通俗语言为“公开课”,通过“上课―讨论点评―总结”这样的过程展现上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带动其他老师强化认知和专业能力,促进美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4.开发美术教学,创新美术教学模式。一般来说,美术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严格要求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课程。但一味地写写画画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数字化教学在某些城市已经普及,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绘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学生寻找灵感。这才是现代美术教育目的的体现。在部分地区,初高中学校已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自主完成研究内容。选择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有关美术方面的研究课题,一般是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研究,比如:竹刻、雕刻、刺绣等。其实不仅是初高中,一些小学也开设了类似课程―――艺术选修课,提高学生素质。每星期两节,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艺术。就美术类而言,可以有书法、版画、素描、乱针绣等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有这方面知识的在校老师教授,甚至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提高美术教育的广泛性和全社会的参与性,促进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5.开展农村教育,强化因地制宜教学。德国教师经常带学生参观教堂和博物馆,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表演,使学生在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多方面创造能力。农村可以学习国外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预期目标。虽然农村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育教学条件欠缺,但它有着城市没有的一项重要资源―――自然环境。人类的艺术修养都来自于自然,不管是陶瓷、壁画、雕塑、绘画还是书法都与自然密切相关。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所蕴含的艺术气息,从学生的周围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活动,逐渐缩小城乡教学差异,让学生了解美术的魅力,从而全面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一片生机跃然纸上。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
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美术作品的延伸意义可见有多么大!
美术鉴赏的意义除了上面说的美术作品的意义,还有鉴赏这一过程的意义。鉴赏美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我们培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上面我说的,美术鉴赏能使我们获得美感和愉悦感,美术鉴赏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