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合集9篇)

个人学习 16 2024-07-23 14:05:13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1篇

教学活动的安排,一定要紧扣教学的目标,还要紧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说,一定要明确所设计的活动,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能得到什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个班级的班风来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习热情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学习语言的兴趣来源于习得语言技能的成功感。对于U6 Topic 1 Section C的教学,我将从课堂教学导入(lead—in)、新知识的呈现(presetion),以及操练部分(practice)来说明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和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

1、导入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通过自我介绍和试着跟学生打招呼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新的场合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和与他人打招呼并结交朋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新知识的呈现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边跟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和介绍自己的方式,告诉学生结交朋友和自我介绍所用的重点句型,同时,告诉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在这部分,我对于新单词的教授所花的时间过长,并且没有及时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拼写新单词。除此之外,在字母教学中,我更多注重字母发音,给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书写的时间太短,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字母规范书写笔顺。

3、在句型的操练部分,比较注重全班学生操练,小组活动和同桌对话活动较少,学生自主学习和操练对话时间不够。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去大声朗读和练习对话,理解课文语法点和句子结构。但是在句子操练部分,教师先示范,再引导学生模仿句子结构来编新句型,最后总结语法点,这种归纳式教学法用得恰到好处。总之,教师在操练部分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把时间和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新知识,这也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思想。

总之,我们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现今高校的日语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灌溉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满足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未来需要,日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的日语教学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授,并结合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注重培养学生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中日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应用语言学家,语言教学交际法的创始人之一.威多森就指出,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既掌握其词汇、句法,又会在语言交际中进行恰当的应用。3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努力与世界接轨,外语凸显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加强。由于高科技和国际互联网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意识到,掌握外语不仅是为了考试,而且是进行工作、交流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尤其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仅仅掌握外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具备实际运用外语能力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长年以来,学日语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单纯目的就是为了考级,语言的教和用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高校所开设的日语课程以传统的基础课和听说课为主,由于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用教材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很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表现为教师机械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最终的评判标准则是由考试一锤定音,而不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尽管具有极大的词汇量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但不能清楚得进行专业的口语表达和交流。一些最基本的日文写作技能,如求职信、履历表等仍然是让学生难以应对的问题,写学术文章、论文摘要和专业论文就更难上加难了。归纳起来,我认为目前日语教学的问题在于:

(1)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

(2)所选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3)常规课程设置不合理;

(4)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形式的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毕业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仅具有好的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听、说、写、译能力是不能胜任的。所以,高校的日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日语教学应该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新时代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看,高校的日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如上述所述,教学具有很浓的应试性和短视性,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去实施。结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动盲从;教师疲于应付,教学缺乏创造性,很少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说相当数量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中日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而出现了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日语交际“聋哑”学生,学生很难适应新时代国内外交流与交际的需要。

我们只有突破和超越就教育谈教育,就教学论教学的思维模式,把日语教学改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思考,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视以往教学中的得与失,去探索改革的途径,应时而动,才能对改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改革也将具有持久的动力,日语教学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通过中日文化教育的渗透,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

1、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建构新型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日语教学一直遵循“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解几乎占去了所有的时间,“填鸭式”、“注入式”的语言知识教学成为其主要特征;而学生接触中日文化知识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缺乏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

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是指将中日文化知识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的文化需求,营造和谐的文化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化交际活动,使其课堂语言训练和文化交流最大化,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日语学习自信心和日语交际应用能力方面最大限度的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同于旧有模式中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活动中中日文化知识的组织者,也是学生中日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担负着组织课堂中日文化知识教学活动及其正常运行的全方位职能;而学生不但是中日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

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活动具有交际性,而交际的主要特征是:实际交流、信息空白、选择和反馈,就是说交流双方在交流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差,交流是在双方间交换某种彼此需要的信息,交流者有根据实际进行选择的余地,说话人可以通过对方的反馈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语言教学中的句型操练和“明知故问”式的问答都不具有真实交际功能。实现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合理选用有关中日文化对比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并且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富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中日文化的异同。

2、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的关系,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日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讲授,轻中日文化知识传播的倾向。这种倾向不符合日语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其实,传授语言和培养中日文化素养并不矛盾,语言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具体运用于实践,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知识的更好吸收和内化。因此,要学好日语,首先应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在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这种坚实的基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要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不能只停留在灌输语言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成为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中日文化素养。

外语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也要充分利用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培养。日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语言知识和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学生指出自学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路子和方法。真正将学到的语言和中日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外语学习的各种有利条件,把中日文化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场合中去,努力营造一种近乎于母语学习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经常耳濡目染日本文化,并能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和时代性

更新教学内容应以下列几点为取向:

(1)中日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时代变化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要求;

(2)不仅要注意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且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3)教学内容要多元化,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4)能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适应,便于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教学内容必须具备趣味性和思想性,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日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日语教学,应配合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授,彻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消极学习语言知识的局面,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语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体验与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和使用日语,切实掌握语言技能。这便是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岩.文化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3).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3 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4 罗传伟.跨文化交际及语言表达表态方式的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5 何冬梅.浅议中日文化比较法在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外教育研究,2009(2).

6 刘慧.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J].北方经贸,2010(5).

7 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3篇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对英语的运用开始越发的频繁,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加以重点关注。小学教育对英语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也是老师们在一直研究探索的。现在以英语为故事主题的教学方式开始是探索性的进行。究竟效果如何,基于此本文将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故事;小学英语;教学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模式。故事主题英语从国外传入我国,并在国内开慢慢发展。但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是否能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推广实践。都吸引着很多人的关注,也将影响着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走向。对于听惯了中国故事的中国小学生来说,新颖的英文故事能否激发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一、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概述

故英语教学方法起源于外国,由英国教育学家Andrewwright提出,并在匈牙利取得重大成功。在我国故事英语的首次实际运用是1998年由厦门大学教师提出的三文治英语教学法。并开始教学实践研究,从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出发,对教材、词汇、故事背景进行研究整理,推动了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故事主题英语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还不能彻底被取代。随着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定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教学模式发展中的困难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经验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发生转变,对于故事主题英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持拒绝或观望态度。英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效率,又要考虑怎么样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英语。大多教师害怕转变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又怕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要求。所以导致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发展停滞不前。目前在我国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还不够完整,缺乏实践经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弊端和不足,但是由于对故事主题英语的科学性研究匮乏,使之理论并不完善,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1]2)以故事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轻松的获取知识。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教学研究的不够深入,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导致用于教学的英语故事缺乏创新,内容老套陈旧,不能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会对故事主题英语审美疲劳,从而觉得故事主题英语与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区别。这就失去了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3)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本身观念和模式没有彻底改变,使得故事主题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老师依然会用故事主题英语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不能很好的结合教学方案和课本。造成虎头蛇尾局面,出发目的是正确的但最终结果却相差甚远。

三、故事为主题的英语小学教学的优势

1)摆脱传统小学英教学的束缚,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故事主题英语就是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学习需要动机去支持,让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激发兴趣从而让他们在故事中轻松地学习英语知识。在故事主题英语中既找到了学习兴趣又得到了情感体验。2)英语的语句顺序语法的运用不同于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词语法依靠死记硬背,但如果要组成语句或文章就显得十分吃力。故事主题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整体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有因果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故事中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以及故事展过程,这样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每一个词的运用,每一句话的语序。通过故事主题英语的学习,单词语法不在依靠死记硬背,而是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学到的,知道出处才能用的恰当。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很大影响,对日后的英语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四、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展望

小学时期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重要阶段,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家长关注的问题,小学生的英语教育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对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同是存在差距的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还是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存在差距。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在发展,但如何高效的提升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把新的理念与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使得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更好的可塑性,使小学英语教学不再是难点问题。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的小学英语教学道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小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和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提高。从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一步一步的提升才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最终道路。[3]

五、结语

小学生的教育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与传统教育的博弈中,充分显露出自身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太完善的问题。故事主题英语要想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结合实践经验融合现代小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故事主题英语的深度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琴.浅析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育[J].学周刊,20xx

[2]王凤霞.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思考[J].中国培训,20xx.

[3]田丹.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育模式探索[J].英语广场,205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4篇

一、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一)单词过关利用自修时间、早读时间,由科代表主持听写、默书。

(二)词组过关

1、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

2、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教学班内进行竞赛。

3、句型过关组织学生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

4、课文过关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二、抓好语法学习

1、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级的构成和用法。区分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构成,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2、学习一般过去时态,重点突破不规则动词。

3、学习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

4、学习联系词的用法。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每个单元围绕着知识点反复训练,层层渗透。每个单元结束都进行测验,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补漏补缺。

四、抓好阅读能力

培养每周规定学生阅读三篇短文,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要回答问题。

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逐步创作一些简笔画要学生写出他们的动作编成故事,逐步培养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六、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抓尖子培养,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1、指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读和多做课外书,每月进行一次知识竞赛,评出级组学习积极分子。

2、多关心后进生的思想和学习,平时要检查和督促他们的作业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5篇

一、重视学期初的英语教育

在学期初,学生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师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堂准备,仔细研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期待,并及时根据课堂反馈调整教学进度,为学生留下生动、活泼的学科印象。

二、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具有独特的年龄优势,特别是敏感的辨音能力、极强的模仿能力、发达的发音能力等,使很多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在英语课上,教给学生一些日常的英语口语,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在注意力、自控力上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鉴于年龄特点,英语课堂仍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教学做到多样化,如,可以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图片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鼓励式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外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这时广大教师要用耐心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而过多的责备不仅会打消学生的学习信心,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进步,英语教师要特别提出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愉快的学习。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和学生是双边平等的关系,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一味强调以老师为主的教学关系,这样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无法及时进行沟通。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经历学校、老师、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换之后,对新事物具有敏感、快速的接纳能力,广大英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关系中去,在课堂上做老师,在课下做朋友,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关系并消除隔阂,使学生从喜欢英语老师变成喜欢英语这门课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六、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与性格差异,以往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广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内向型的学生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善于“说”的特点,以“说”带“写”,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摸清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意义。

总之,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初一的学生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加,往往会迫于应试的压力而忽略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还使英语教学活动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一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6篇

很多人都认为七年级英语应该很简单,课程浅显,学生好管理,所以老师当然要轻松一些。其实不然。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也不能有一丝的懈怠。现将我对七年级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下:

一、关于音标

不同的英语老师对音标的出现时机看法不同。我想只要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在七年级下学期再逐步渗透音标教学,可能更为合理。因为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随后我们增加音标的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

二、关于单词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坚决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

1、跟读。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

2、记住汉语意思。可以由老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

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他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

三、关于朗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我认为只要他(她)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她)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会存在任何的障碍了。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四、关于课堂活动模式

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对话模式,我想应该一直被提倡。因此,在七在教学过程编排上,也尽量多的编排对话操练,以争取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等模式充分操练。而此时,教材后面的听力材料则完全可以作为早自修朗读内容,其中个别超纲单词,不妨也加以解释,以作为扩展学生单词量的一个辅助手段。

五、关于课件制作

如今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案设计、课件素材、课本录音、教材图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学资料。即使如此,我认为依然不应该全部照搬挪用,而应该利用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同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模式及教学程序,我们还可以专门为自己制作一个课件模板,这将为我们日常烦琐的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六、关于后进生控制与转化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令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即使在小学毕业生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了。为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的倾向后进生。

综上所述,七年级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7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课的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活动的效能远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例如,在活动伊始,我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听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对直接引语进行转变,有的甚至对原话复述都存在困难。因此,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意外状况都需要设计者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及在课堂上的变通。现对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

由于地域、师资和学习起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各班的学生的差异相当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笔者在本活动的开始时,高估了学生听得能力。在及时认识这一不足后,调整了呈现与听的顺序,让学生看了再听,再想,再反应。虽然活动也延续了下去,但听的作用似乎不大。笔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只是对听到的句子时态不太明确,基本还是听得清楚的。在了解学生听的能力这一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在布置写句子时,事先圈定每组所选用的时态,并让读句子的同学读的同时,写出句中出现的动词形式。这样保证所有学生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同时这也保证了五种时态都能练到。

(二) 重视活动中微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任务是无处不在的,即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小任务中包含微任务。教师不能单纯的设计大任务,而忽视小任务,微任务的设计。正是由于它们的链接和点缀,任务才更易操作,活动的效能才能更好的发挥。本堂课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正是教师忽略微任务布置的结果,让这些学生感到无事可做。笔者在课后想到,在让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前,可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学生回答时,本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找错。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 加强活动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更应慎重对待。

总之,在教学中活动能否真正的发挥好效能,是能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本人在今后备课过程中,应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能感受成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8篇

引言:

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在许多师生看来,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如何学习词汇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课改力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的获得,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已被当前英语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本文拟就如何巧用chant和单词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略作探讨:

一、活化课堂教学,妙用小诗歌

Chant意指简单的儿歌,是培养儿童语言技能的最佳素材和形式。《新课标》的分级目标对小学生能唱儿歌、歌谣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chant引入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开启儿童心智,在助于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必需的节奏感,促进儿童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

Chant简单生动、韵律优美、欢快流畅、深受孩子们喜爱,因此也特别受小学英语老师的'钟爱。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科学合理地运用chant,能够让小学生“Learning b plaing, plaing with learning”,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chant 中学习知识,在chant 中放松情绪,在chant 中放飞想象。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自编一些通俗易懂、容易学会的英语歌曲,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年级《先锋英语》时,英语生词较多,7、8岁的孩子学起来非常吃力,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活泼可爱是ne

你拍二,我拍二, cat,cat喵 喵 瞄

你拍三,我拍三,elephant,elephant像小山

你拍四,我拍四, panda,panda我喜欢;

你拍五,我拍五, tiger,tiger是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 bird,bird真快乐

你拍七,我拍七 , zebra,zebra黑白衣

你拍八,我拍八, dg,dg摇尾巴

我还根据歌词编了动作,学生不仅把单词记住了,还感到十分有趣,大大地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开心英语》第三册人体部位的单词head、ar、hand、leg、nee…时,就利用以下一首体操歌,让学生到运动场上边做体操边学英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二三 点点头 head head 就是头

二二三 转转臂 ar ar就是臂

三二三 伸伸手 hand hand就是手

四二三 踢踢腿 leg leg就是腿

五二三 摆摆膝 nee nee就是膝

六二三 跺跺脚 ft ft就是脚

七二三 弯弯背 bac bac就是背

总之,愉快的心理体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接受英语的最初阶段就形成积极学习的心理态势。

二、寓记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词汇记忆更有效果,必须使学生的记忆活动、记忆过程充满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记忆活动,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进行记忆训练,把趣味性、知识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1、词汇接龙记忆

全体学生参与,由教师说出一个词汇,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词汇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前一个人所说词汇的尾字母,如此循环下去,不能重复同一个单词,如Apple — egg — girl -lng - g - n ……

2、词汇扩充记忆

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许多相关词汇群共同存在着。教师可以出示一个主题或一个中心词汇,学生围绕这个中心词汇拼出与这个词汇相关联的词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Unit 1 “Read and write” 时其中有一个要求记忆的词汇 pla ftball ,我让学生想出与 pla 有关的词组,比一比,。看谁能找到更多的词组。此时,学生的参与热情极为高涨。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天分,就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积极有效在开发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活动,优化、活化课堂40分钟,让每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表现,使他们学有所乐,乐有所获,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_教育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xx年第7期、第8期

2、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3、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第9篇

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学英语,你最怕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有的说害怕语法,有的说害怕作文,有的说害怕听力,但答得最多的却是害怕背单词,尤其是新教材,原来的《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毕业的学生掌握800个左右的单词即可,现如今的《英语课程标准》则要求在1500个左右,在各个科目纷纷“减负”的同时,唯独英语学科在默默承受着“增压”的痛苦,于是就出现了“单词是基础,词汇是拦路虎,背单词真痛苦”的现象。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词汇教学也是如此,800个得教,1500个也得教,只是苦了学生,累了教师罢了。要想让学生掌握好词汇,关键是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把背单词当作一种苦中作乐的事,而要做到这样,又是相当的不容易,除了学生自觉外,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

(一)针对词汇量多的问题,初步统计一下,每个话题的单词少则二三十个,多则五六十个,以前教的时候多是要求学生全部要掌握,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是有的学生接受得来,而有的学生一看那么多单词,实在是件痛苦的事,干脆就不背了,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老师罚呗,他自有办法应付,这终究不是好办法。现如今则稍作改变,要求四会的黑体单词,中下水平的学生要求掌握,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要求掌握黑体和三会的白体单词,打三角形的只需要了解就可以。相信大多数老师和我的感受相差不多,对于800个变成1500个毫无心理准备。以前词汇少时,一星期教一次单词和听写一次就行,如今每个话题单词少的也要分两次教,多的则要分为三次教才行,当然听写也随之水涨船高,次数增多了,不这样做学生根本接受不了。

(二)所谓的“教无定法,教有良法”说明白些,其实就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1音标教学法:七年级英语刚入门时,教师在字母教学法中应该融入音标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学会制作音标卡,并要求他们背诵48个国际音素。除此之外,应教会学生划分音节,并养成按音节拼读、拼写单词的习惯,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运用实物:实物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便于记忆,常用的食物、服装、文具等,方便的话,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如苹果、梨、香蕉、钢笔、铅笔等,实物教学法还可以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比如把水果奖给最先把单词拼读出来的同学。

3运用手势及动作:如果能将所教的单词用逼真的动作或手势表现出来,效果肯定不错,如教一些动词:eg 。think, drink, eat, sleep ,run,wash, read, write, etc动作连着情景,容易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4运用图片:对于不便用动作或实物表现的词,可考虑是否可用图片教学,有的可以买得到,有的可以自己画,有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必须强调的是图片资料的积累,用过的图片一定要妥善保管,以便循环利用。

5运用图示或符号:教到介词时

↑up, ↓down, — minus,+plus, $dollar。还有交通标志,使单词形象化,一目了然。

6运用单词卡:单词卡即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制,使用单词卡教学,可以有效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当你手里拿单词卡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过来,如果此时有学生做小动作或说小声话,一看便知,便于及时提醒。而且单词卡可以随时用来复习检查。

7运用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词:在教新单词时,适当提及它们的同义词,如learn—study,反义词,如big—small, new—old,同音词meet—meat, see—sea等,有助于学生记忆。

8运用构词法:英语的词汇总量虽然多,便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每个英语单词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在集中教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更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好途径。

前缀如appear→disappear, Polite→impolite, fair→unfair等

后缀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noise→noisy→noisily等。

合成词如hometown, classroom, workmate等。

9运用黑板:这种方法最是简便、古老,同时也是最累的,因为其板书量大,费时间,适合于教少量单词,但效果往往很好。首先必须把单词、词性、意思、音标全部写在黑板上,如(1)good |gud| adj。好的;先教学生读几遍,会读后稍作解释,而后就一部分一部分擦掉。

(2)good |gud| adj。(3)good|gud| (4)|gud|最后全部擦掉,学生经过反复循环,强化记忆,容易掌握。

(1)good |gud| adj。 好的

(2)good |gud| adj。

(3)good|gud|

(4)|gud|

当然,上面所举的只是我个人较为常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好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学生是词汇教学中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教单词的过程中,教师固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更是旁人所不可替代的。简单说,就是你的教学方法再好,学生不去背也是枉然。所以,从刚入门的七年级开始,就要强调学生必须要学会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

经过国际音标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单词学生还是可以自己根据音节的划分准确地拼读的,个别单词音节较多和重音位置不一样的,比较难读,就要靠教师的帮忙了。而课后学生如果能利用早、晚自修部分时间,认真去背,虽说量多,要掌握也并非难事。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而然也会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所以,经常鼓励和严格要求是过好词汇关常碰到的矛盾统一体。

掌握好词汇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紧跟着还有语法、听力、作文、阅读等,但它们却又都离不开词汇,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嘛。

上一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目录(热门7篇)
下一篇:什么是毕业论文任务书(热门4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