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毕业论文(精选8篇)

个人学习 5 2024-02-18 14:28:29

心脏毕业论文 第1篇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和互补的人组成的小圈团体,它的组成原则是人为本原则,是在大家都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建起来的具有目的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团体。而品圈活动则是指使用科学管理办法和工具,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品圈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激发人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目的,使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团队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是与患者与医院医疗的传播体,护理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媒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医院感染占所有感染的32%,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院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解决医护人员手感染问题的实验体,证实了手卫生是解决手感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手卫生不但有利于预防病原菌传播,还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岗的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年龄22~55岁,肿瘤内科护师主管4人,肿瘤内科护师6人,肿瘤内科护士8人;期学历要求本科6人,大专12人;护龄2~10年10人,11~20 年 7人,>20年1人。

方法

成立品管圈 首先将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一共有14名组员,选出1名圈长、1名指导员和1名秘书,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为拍品管圈小组命名,名字以积极乐观型为主,如微笑圈、呵护圈和护理圈等等。其次为品管圈小组提出品管圈主题,以小组人数为主收集14个主题,选出最符合该院的品管圈主题。最后,针对选出的主题制定合理的品管圈活动评价标准,其标准提出的目的是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手卫生现状调查 利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实地观察中,观察人员应采用隐藏方式观察医院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待观察结果出来后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连续 3 周的手卫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上[2]。然后对护理接触患者前、护理接触患者后、护理接触体液后、护理接触患者的手及物品进行无菌清洁操,并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五大手卫生观察指征,计算出手卫生依从性。

因素分析 要求品管圈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致使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其分析出来的原因有18个,这些原因按影响主体不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该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①用水洗手麻烦、耗时;②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③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不清楚;④手卫生执行过程无人监管;⑤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⑥手卫生奖罚制度不够完善;⑦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4]。

对策与实施 ①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 加强监督小组的执行力,任命护士长为监督小组组长,所有圈员都担任监督员并实行轮流监督制,相关品圈活动管理者要进行不定时随机检查,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②规范规章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 医院相关科室手卫生管理机制及体制都需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对手卫生规定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实现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监管。培训计划是指通过相关资料,如《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指征》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常识,并通过相关视屏为护理人员展示七步洗手法[5];③改善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设施配备原则应坚持实用、方便和有效原则。实际手卫生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手刺激小,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④做好宣传工作: 在医院所有的宣传栏、所有的洗手池旁等能够宣传的地方,都悬挂七步洗手法、六部洗手法和五步洗手法流程图,同时加强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的宣传和教授。

效果评价 ①有形效果评价:有形评价是医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效果评价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手卫生指南、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标准等,制定符合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的手卫生评价机制,重要是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②无形效果评价:是通过圈员自填评分表,以此作为依据比较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 t检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对18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长达72 h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得出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护理人员无菌清洁前的各项能力变化,分析并计算出相关指标。这些指标所需要 的参数有医院实际规模、及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前手卫生执行人数、及实际手卫生执行人数,其中活动前手卫生执行次数1682人次,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328人次,依从性为 ,品管圈活动后,对 1366 人次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为 910人次,依从性为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详见表1。

3 讨论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金姣,梁金清,李春莲,等.PDCA 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4): 267-268.

[2] 张月.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xx,23(1): 60-61.

[3] 相健美,沈静华,严吉如.品管圈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 右江医学,20xx(5):603-606.

[4] 马海霞.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4):621-622.

[5] 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xx(2):73-76.

中国卫生产业 20xx年28期

心脏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目的剖析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xx年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xx年间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4名护士作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明显比对照组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研究组护士的满意度为,比对照组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护理管理;应用效果;人性化管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显著升高,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可对护士的自身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起到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保障患者权益以及促进医院发展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于临床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潜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塑造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此次研究,将以该院中的100例内科患者(接诊于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对象,着重剖析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照组:20xx年1—12月期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岁。护士23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8岁,平均(±)岁。研究组:20xx年1—12月间,该科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岁。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7岁,平均(±)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甲组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为[1]:于护士的办公区域当中摆放绿色盆栽与花卉,同时根据护士的要求摆放一些装饰物,让护士能在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中工作。加强不同科室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力度,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解决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上级管理员,应主动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并向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每月组织护士进行1次户外活动,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纾解紧张等负性情绪。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排班,让护士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制定考核体系,每月月底对护士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1次考核,并落实奖惩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全体会议时,鼓励护士多发表其自身的看法,让每位护士都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针对表现较突出的护士,需于会议中予以相应的表扬与奖励,同时邀请其和其他护士分享经验,以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有投诉亦或者是工作中有失误的护士,需积极调查原因,并予以相应的责罚,责罚时,需注意对护士的尊严和权力进行有效的维护。

评价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分值最高均为100分,其中不足60分视作不满意,60~89分视作基本满意,90分及以上视作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组例数×100%]的结果即为满意度。

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对照组为。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护士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达到,明显比对照组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讨论

临床医疗体系中,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且其同时也是和患者有直接性接触与沟通的一线岗位[2]。研究发现,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和操作能力对患者病情的归转以及预后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此外,护士的工作态度也能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因护士的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医院并未制定出系统性、完善性的管理制度,使得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而不良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清晰的责任体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4]。内科所涉及的疾病较多,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十分繁杂,且任务量也比较高,所以,其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对于其他科室更高。对此,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手段,对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干预。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管理方式,既能显著提高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与服务精神,同时也能帮助护士改善工作环境,纾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护士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患者[5]。相关研究表明,对内科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整顿护理团队的纪律,维护护士的良好形象,让护士更具有威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6]。另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可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促使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对表现较好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能显著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在此次研究当中,对照组为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收的患者,而研究组则是该科在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受的患者,经综合分析后总结出,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为,明显比对照组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于内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助于为护士减压,维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J].中国卫生产业,20xx,13(9):173-175.

[2]韩桃桃.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xx,11(1):85-86.

[3]解圆圆.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xx(27):69.

[4]杨朝凤.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xx,26(6):209-210.

[5]张波.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xx,23(14):1832.

[6]赵洁.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xx,23(7上旬刊):3736-3737.

心脏毕业论文 第3篇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82例缺血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实施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吻合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标准。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本研究所纳入82例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阿司匹林等药物作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口服用药次,2次/d,30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于基础治疗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次,3次/d,饭后30min温水冲服,30d为1个疗程[2].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治疗前后患者动态心电图做有序对比观察。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疗效标准》,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标准[3].显效: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或完全消失,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早搏减少>90%;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早搏减少≥50%;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产生恶化情况,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脏毕业论文 第4篇

一、内科护理多发事故原因

该院内科护理总体比较好,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二、基于安全视角的临床优化对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护理意外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避免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药物的管理、护理行为的规范及病人行动辅助等三个方面对安全模式下的临床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对药物清单以及床位号等明显标识采用电子化办公以及电子输出等模式进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等人为问题造成的药物管理混乱。通过建立核查机制即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的双重防范机制,利用主治医师对药品进行最终监管的方式来对药物的注射以及发放进行最终核查进而保障药物发放与使用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明确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时间角度去看需要为护理人员交接提供必要的缓冲时间。从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确交接责任。其次,这对输液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输液统计以及输液护理工作,护理科室对于输液内容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按照输液过程中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识别与管理。做到风险化的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并积极应用高效的床头召唤设备,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护理人员的反映时间。在病患出现意外之前对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三、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护理零事故的目标,该院对内科护理临床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从组织模式、责任监督以及绩效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在组织模式方面:本院内科护理改变传统的护士长领班的组织模式而是采用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护士组织成立责任护理组的管理方式。同时,利用这种管理体系使得每一个护理护理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去。在责任监督方面:采用了全员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予以监督与修正。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后积极的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与总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护理的漏洞,并进行积极的补救。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以病房或者具体的病人为基本单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上,通过这种明确的责任制度来增加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绩效体系建设上:主要是通过在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内容中增加安全绩效的概念,并提高安全绩效在整体绩效中的比例,此外,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中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将安全、质量、效果等概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体系之中。并以奖金、培训、升职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安全意识。

心脏毕业论文 第5篇

辨证论治始终是中医诊疗特色,尽管目前辨证各有千秋。辨证分型[5,6]主要有:①心肺气虚——益气养心——养心汤,生脉散,归脾汤加减。代表医家史载祥,许心如,成启予等。②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代表医家:顾景琰等。③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减。代表医家:陈鼎祺,邓铁涛,韩子江,廖家桢,马连珍,刑月朋,赵锡武,秦伯末等。④血瘀水阻——活血利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加减。代表医家:汤益明,李介鸣,刘家骏等;⑤阳气虚脱——回阳救逆——参附龙牡汤,四逆汤加减。代表医家:柯雪帆,周次清,任继学等。同时还有张铭熙温阳利水活血方(炙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葶苈子15g,川芎10g,延胡索15g,水蛭6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两组共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曲营等运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李雪瑞,董飞侠以强心合剂基本方:红参6g(另炖),黄芪30g,熟附子10g(先煎),麦冬12g,五味子10g,葶苈子12g(包煎),北五加皮10g,泽泻15g,丹参30g,川芎12g,赤芍12g,炙甘草10g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7]赵金钟用强心合剂红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附子10g,北五加皮6g,葶苈子30g,车前子20g,茯苓12g,白术10g,丹参20g加减益气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8]陈晓虎,丁以艳,唐蜀华,蒋萌,洪建军强心合剂由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等药物组成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佐以养阴的冶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的.疗效。[9,10]几千年来,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衰的效果显著,于是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中药改善心功能机理的研究:①一是心气虚与心功能的研究。中医学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脉运行的动力,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泵血功能一致。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用超声心动图对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研究发现,心气虚者的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减少,射血分值,射血指数,左室心轴缩短百分率均值减少,与其他虚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②二是治疗研究。单味药的研究:葶苈子,附子,罗布麻根,福寿草,北五加皮等有类强心甙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附子,黄芪,丹参,红花,当归,川芎,赤勺,回心草等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黄芪,茯苓,猪苓,车前子,白术,泽泻,玉米须,益母草等具有利尿,降低心脏前负荷的作用。复方研究:生脉散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升压,强心及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冠状动脉循环改善[11]。抗心衰I号:葶苈子30~50g,丹参15g,枳实15g。心衰合剂: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生黄芪,太子参,丹参各30g,泽泻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全当归10g。中成药研究:北五加片20mg,3d后改维持量10~20mg/d。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临床研究可改善心功能。

心脏毕业论文 第6篇

一、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到我市二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在20一68岁,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人陪同。120例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并且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食管静脉曲张巧例,因胃溃疡30例,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犯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我们得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0例,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综合护理措施

做好密切的临床观察

密切的临床观察是做好内科护理的前提,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特征。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脉搏跳动情况、呼吸是否通畅、体温是否升高等,一旦患者的这些生命指数由变化,要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患者体温持续偏低,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患者体温在38℃以上则有可能是出血后诱发了感染。其次,要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呕血、吐血,如果不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呕血情况,患者的便血,查看其便血是否有腥臭,并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鲜血,那么可以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如果患者大便呈黑色且有便血,那么可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如果患者反复呕血,且黑便次数增多,护理人员要勤加观察,这有可能是患者消化道继续出血的征兆。

做好临床紧急护理

要想加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复速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临床紧急护理处理。首先,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护理人员要及时叮嘱或帮助患者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患者呼吸不畅,或吸人血液发生窒息。其次,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保证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休息时会出现姿势不对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引导患者进行调整,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以保证充足的脑部供血,同时,要让患者稍微抬高下肢。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护理和补充血容量护理。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插管之前,要认真检查囊管是否存在漏气问题,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状况,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症状。在插管之后要保证胃气囊压力和食管气囊压力维持在标准值之内。当然,在插管完成之后,护理人员还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与颜色是否有异常。

做好患者饮食、不适症状的基础护

理除了做好临床紧急护理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注意事项繁多,需要护理人员认真仔细。比如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当患者出现呕血症状时,一定要禁止患者饮食,并持续观察患者在随后的24h内有没有继续呕血,只有在患者停止呕血时,才可以让其饮食少量流质食物。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就开始大吃大喝,这对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定量饮食,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严谨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让患者忌烟酒。除了饮食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和清洁护理,患者呕血后口腔中会充斥着血腥味,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因为血腥味太浓出现呕吐情况。

效果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_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三个选项;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

l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才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检验,患者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以尸<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合作率为,对照组患者的合作率为67%,统计分析才为,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观察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沪<),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且上消化道出血呈现出发病较急的特点,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呕血、吐血、便血,上腹疼痛症状,患者在出血的同时还有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并认真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护理工作,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很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出血就意味着病情加重,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不治之症,因此,往往会出现焦虑、精神不佳症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认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临床症状和恢复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现有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一些有利于自身康复的常识,争取早日康复。总的来说,内科护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心脏毕业论文 第7篇

气虚血瘀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复杂,其病因归纳起来有内因和外因两类。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如病毒性心肌炎迁延不愈,遗留心律失常;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导致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此病病程较长,常多种病因交错复合,造成病机错综复杂,证候兼夹多变。

严老推崇“气血观”[5],认为气血调和,百病乃安。据此,严老常采用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作为治疗此病的基本处方。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药用黄芪四两(生),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证。严老在此方组成的基础上,对药物略有加减,常用药物与剂量为黄芪30g,桃仁12g,酸枣仁12g,川芎15g,地龙12g。瘀血明显者,加土鳖虫12g、丹参15g、三棱15g、莪术15g中的2~3味药活血化瘀;如有胸痛者,加蒲黄15g活血化瘀、止痛。

确立以基本病机为基础的活法合方

严老认为,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心气虚、心阳亏虚、心阴不足、气阴两虚、肾阴阳两虚等,标实主要为因虚致实,导致血瘀、痰湿、水饮内生。

基于心律失常的复杂病机,严老在临证中确立以病机为核心的“活法合方”。严老常根据病证,灵活合用经典古方: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合生脉散、炙甘草汤、酸枣仁汤补心阴、养心神;心阳不足,合苓桂术甘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补心阳、安神定悸;肾阴不足,合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滋补肾阴;肾阳不足,合真武汤温阳利水;肾阴阳两虚,合二仙汤;肝郁气滞或气郁化火,合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血瘀明显,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痰饮明显,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水饮明显,合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温阳利水。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病”是以西医学的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式。“证”的概念属中医理论范畴,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心律失常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往往在各种诱因刺激下反复发作,若长期迁延不愈则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动则气喘,难以平卧,颜面及肢体浮肿,脘痞腹胀,形寒肢冷,舌体胖大、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等心肾阳虚证候。严老遣方用药时,常根据心律失常多伴有心衰的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用真武汤。实验研究表明,真武汤有降低心衰患者一氧化氮、B型钠尿肽的作用[6]。严老使用真武汤的剂量为附子12g、猪苓15g、茯苓15g、白术15g、生姜3片。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使用亦是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此方基本用于缓慢心律失常,基于患者阳虚证候,严老往往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

此外,对于早搏的治疗,严老常用甘松12g、桑寄生30g、丹参15g、苦参30g、茶树根20g这一药组,现代药理及临床试验表明上述药物均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7-10],反映了严老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思想。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了严老治疗心律失常的处方用药特点,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从诸多中医药信息中总结规律不失为一种创新与探索。但是,单纯使用某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所得出的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故应采用多种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名老中医医案进行分析统计,相信会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得到更加客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修订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杨爱东,徐燕.严世芸教授学术经验概览[N].上海中医药报,2006-06-30(3).

[6] 刘镇,宋银枝,古春花,等.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用真武汤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与一氧化氮的变化[J].黑龙江医学,2012,36(6):407-408,419.

[7] 蒋树中,张毅刚,付强.苦参抗心律失常作用电生理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12-2813.

[8] 崔志斌,刘芬,黄家锟,等.甘松抗心律失常有效组分的药理筛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04-506.

[9] 岳仲文,刘素荣.北寄生注射液对西地兰诱发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J].吉林医学院学报,1981,1(1):15-18.

[10] 肖业伟,何光凤,刘紫全,等.丹参注射液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12-2513.

心脏毕业论文 第8篇

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诸气皆属于肺、脾主运化、肾者水脏,主津液,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的功能紊乱有关,与气、血、水关系密切,[3]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积聚等范畴。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阳(气)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阴虚生热、聚湿成痰,从而出现心悸、短气、喘息动则尤甚、不能平卧、少寐、尿少浮肿、腹胀纳少、舌质淡或暗,苔薄白或黄腻。尽管近年来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4]。

上一篇:毕业论文胶订(推荐6篇)
下一篇:毕业论文查重费用(合集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