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31
2024 / 07 / 23
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她代表了生命,代表了活力和青春希望……
绿色是生命之色,所以美好的颜色都离不开她。绿色是自然色,所以也可以说是和谐色吧!人们看到她心旷神怡,心情会很安定舒适,还有助于健康地恢复呢!
绿色是希望,是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对未来憧憬颜色,是万物复苏的颜色。你们想想,生活中哪儿没有树?我们都是离不开树的。树,可以制造氧气,可以做家具……绿色让人们感到希望感到舒服,创造了生命之源的神奇。
绿色可以为我们带来快乐,我不开心时,常常会去树林里走走,会感到舒畅很多,树林里有用树叶铺成的地毯,有小鸟在我头顶歌唱,有高高的大树和美丽的花草陪伴着我,我会很幸福很幸福地拥抱着大自然。
人们离不开绿色,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她。绿色食品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更充足的营养,使我们体魄健壮。
绿色如诗如画,曾经的`李自健大画家的油画展,用浓墨的绿色展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此刻,我真想大声喊出,我爱你,绿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牛类的需求更甚,由于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其味道和营养价值都十分被人推崇,因此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肉类产品。因此,如何提升育肥牛养殖的效率,如何提高育肥牛养殖的质量,如何去解决育肥牛养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育肥牛养殖系统化、正规化是当下所有相关从业人员所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此为题,针对育肥牛养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的育肥牛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育肥牛养殖产业;养殖;科学养殖
一、当下育肥牛养殖产业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育肥牛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凸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育肥牛养殖产业不规范,技术支持不够。
育肥牛养殖产业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养殖技术含量不高,我国肉牛养殖以农户为主,占总量的70%,一般家庭饲养2~4头,或者是十几头,大多依然遵循传统养牛养殖方式,饲料季节性不平衡导致了供应矛盾,有的冬天甚至牛只在谷仓里只喂干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民,只有麦麸香料喂养,肉牛养殖周期长,屠宰重量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不具竞争力。在饲料,营养,氨化和非蛋白氮这些成熟的育肥牛养殖技术还不能普及普通的农民养殖当中。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不断增加,严重限制了肉牛养殖的效益。其次在使用混合动物时,目前肉牛的发展与杂交牛生产,纯种肉牛总数只有3%~5%。如美国肉牛杂交育种系统,以三种轮回杂交品种:安格斯和哈夫特两种轮回品种在与夏洛来威或西门塔尔轮回再混合的基础上,结果是混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日本“牛”是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杂交系统,每轮杂交,什么样的父母杂交产生下一代,没有科学的规划,绝大多数混合只留在这两个品种的杂交,导致混合利用率较低。在养牛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育肥田的规模,小型分散育肥田一般存在品种少、不同年龄混合饮食、育肥技术不均匀等不足,导致屠宰肉牛重量、年龄存在差异,肉质不稳定,标准难以统一。另外,饲养奶牛的一些地区,大多没有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率低下。
(2)育肥牛养殖产业的品种混乱,经济效益低。
近年来,我国肉牛品种无序现象严重,缺乏更加明显的改善和繁殖方向,使中国牛肉产业仍处于初级水平,种子率较低,改良肉牛只占总数的30%以上,随着发达国家提高牛比重90%以上,上述差距日益增大,一些杂交品种不严格按照杂交要求,生产性能低下,整体品质差。虽然具有耐粗喂,抗压力好,肉质好的优点,但生长速度慢,胴体肉生产低,高品质牛肉切割率低等诸多缺陷。在肉牛胴体重方面,平均发达国家295kg以上,世界平均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陕西平均为175kg。从表面上看,这只是肉牛的胴体重量差距,实际上就意味着各种养殖和畜牧业,饲料供应等存在诸多不足。在体重方面,陕西肉牛12~18月龄,国家级250~350kg左右,与世界肉牛相似,发达国家12~18月龄屠宰体重高达450~550kg,仍有差距很大。中国牛品种,耐抗粗饲料,肉类良好,但流行性低,生长缓慢,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点,用这种品种生产高档牛肉非常难。虽然“夏南牛”,“雁牛”,“白牛”等作为中国养殖肉牛品种已经育种,但对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讲远远不够。
(3)育肥牛养殖产业的人员素质不足,养殖环境差。
在育肥牛养殖产业当中的大部分散养农户当中,普遍遵循传统养殖技术,其养殖手法落后,自身素质不足,对于疾病防护知识没有认知,往往只是依靠自身摸索来进行养殖,其育肥牛养殖效率低下不说,还很容易衍生出疾病,风险很大。
二、科学化的育肥牛养殖技术建议
(1)育肥牛养殖需要政府的支持。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因为牛的增长周期较长,导致农民养殖的风险较大,出售时获得的利润也较低,直接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育肥牛养殖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福利,促进养牛业的良好发展。
(2)育肥牛养殖需要科学化。
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养牛业养殖业养殖人员的养殖能力的培训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定期培训农民掌握养殖技术,使农民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大力引进先进的育种设备和技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大力提高养牛技术和科学育种能力,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肥牛养殖生产过程中肥牛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改善养牛养殖环境。在养牛过程中,按照有关环境卫生标准对养殖场进行管理,定期杀虫,牛体内寄生虫的清除工作,定期处理牛粪。最后加强对牛饲养的养殖。在牛饲养管理中,要适当喂养,为保证牛养殖效率,营养供应也应高度重视,保证牛生长需要,缩短牛的生长周期。
(3)为育肥牛养殖建立有效的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制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零售文化的科学合理组织合作,建立合理的养殖合作社,建立健全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并保持与市场随时准确养殖市场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牛养殖户的利润。
(4)提高农民的育肥牛养殖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由于大多数农民素质低下,牛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为农民养殖牛技术培训,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提高农民专业水平,促进未来畜牧业问题的解决。
三、总结
综上所述,育肥牛养殖不仅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大体现,更是对我国经济有着促进作用。同时,育肥牛养殖技术的不足导致了大部分散养农户在育肥牛养殖当中遭遇了许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将育肥牛养殖技术科学化和规范化已经是不能延迟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马玉国。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更是进一步增加我国的人口数量,因此人民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变革,发展新农业机械技术以实现对农业的增产。近些年来农业科技人员一直进行农业增产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农业机械技术就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而且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对技术的基本论述
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是通过拖拉机等机械机具对土壤耕作进行机械化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翻耕技术,而且这项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首先实施农业机械技术不仅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而且降低了土壤的密度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其次,由于农业机械技术的农作物作业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得土壤能够更好地保留雨水,让土壤的表层更加松软使得农作物存活率大大提高。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应用能够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而且大面积的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油料费用和生产成本从而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使得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有利于农业的良好发展[1]。
2针对技术推广过程中问题的探讨
机械设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领域的机械设备设施研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因此相关的设备设施一直在更新换代。相关部门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落后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效果不明显,得不到农民的认可,阻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
农民对机械技术的认知度不高。由于当前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使得农业机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年龄偏大使得接受新机械技术的能力不高,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更加依赖,因此不利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3对策与处理措施
提高对机械机具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农业机械作业要使用拖拉机和整地机等机械作业机具,因此必须提高相关农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机械机具,做好机械机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更好地发挥机械机具的作用,保证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效果从而让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让农业机械技术得到农民的认可。相关部门可以在农闲时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工作,向农民发放相关的技术资料,指导农民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保证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进而提升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效果,增加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自然有利于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重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宣传和培训力度,投入更多的补贴资金,指导和补贴以及扶持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等机械机具。并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效率,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认识,加快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从而促进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5]。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想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程,必须提高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果进而增加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因此做好农业机械技术作业的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农机部门和农机合作组织以及农机大户要明确机械化作业形式,从而保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的深度和田面的平整度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对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机械作业的质量[6]。
4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及机械设备等都制约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查干巴拉,张民.当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1):17.
[2]董育新.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xx(19):20-21.
[3]卢建兴.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J].乡村科技,20xx(12):48.
[4]宋斌.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xx.
[5]潘荣翠.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问题分析与对策[J].福建农机,20xx(3):30-31.
[6]王勇.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的重难点及策略[J].南方农机,20xx(12):10-11.
离开父母爱的羽翼,开始独自一人在青春的道路上运行。也曾想过花季的第一页,或许是樱花轻轻落在肩头的温馨;或许是春雨滴滴的浪漫;或许……就这样,在树下许下了第一个执着的愿望,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运行。
一身的绿衣,我轻轻地披在身上,在阳光下,用心倾听着旋律,就这样,12天在我的指间,如同溪水一般轻轻划过。也曾哭泣过,为青春的第一页而哭,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绚丽;也曾落漠过,为军训严格的纪律没有自由空间而落漠;也曾放弃过,为失去爱的羽翼而放弃对现实的执着。
但一切都随着紧张而轻快的`绿色旋律而过去了,莫名的,当它溜走的时候,又是那般怀念……像一丝丝浓浓的巧克力,回留在唇边。望着镜子里,那张黑黑的脸,眼睛傻了,可又觉得自己长大了,黑色里透着一股成熟的气息。或许,我已伴着并不华丽而分外朴实的绿色旋律,像离巢的小鸟,飞上了属于青春的天空。
摘要:本文对农业农艺发展相融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对我国的农业农机、农业发展规划等的现行制度方面,对现今农机农艺相融合所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对相应地问题解决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发展
1农机农艺两者相融合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作为现代农业的不可少标志与基础为农业机械化,目前农业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为农机农艺融合,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得到提高。
2实施农机农艺融合中的建议
做好长期规划
作为一个不是短时间阶段内的农机农艺融合,而应为长期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贯穿作用,也所以要作为发展长期进行规划。
农机农艺融合的社会化体系建立要更加完善
农机农艺相融合的管理者与推动者为农机化管理部门与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现如今不少问题存在于我国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由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由科研到管理行业共同实施分工农机农艺,使农机农艺融合的社会化体系建立要更加完善。
打破陈旧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两种不一样农机农艺融合的观点
对农艺的要求农机应进行适应,为农艺服务。农机的服务对象为农艺,农艺实现载体为农机,也即为对机械的设计制造要按农民种地方式进行。对改革农艺要根据机械化的特点进行,改变原先的种地模式,使机械得以充分应用。认为落后的农艺即为对机械生产的农业技术不能进行适应。
农机发展角度看农业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农机随农艺发展,农艺随我国农业发展。我国农业为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粮食生产转变为多种作物的生产变化,家庭承包形式的集体经营转变为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
农机和农艺的关系
农艺与农机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只有进行适当方式结合其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才能发挥作用,农业增效增产效果才可实现。
3农机农艺融合对加快进程的相关具体措施
农机农艺融合建立顶层设计
工作多创新,观念要转变,农机农艺融合相关的理论研究要加快,使农机农艺发展方向得以确立,相互协调农机农艺发展机制便可建立。
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平台多推进
农机农艺融合不但是体制、管理与机制,同时也是技术问题。农机要相融合于农艺,要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要于决策层建立领导机构,不一样行业相关领导对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进行研究。
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要建立健全
作为高含量技术的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其系统工程较为复杂:市场的推荐和实施项目期间,其技术体系支撑尤为重要,所以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要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体系标准化:农业生产期间所集成配套生产技术由多项或者单项组合而成的农机农艺融合,要按农艺技术设计制造农机;农机农艺融合种植农作物也要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农机农艺融合研究推广体系: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技术环节为研究推广体系,农机农艺融合由农机科研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组成,构建技术上相关的农艺改进等方面规范操作程序;农机农艺融合生产应用体系:发展农机需树立理念为农艺需受农机服务,从研究农业生产信息入手,于农艺技术方面,制造产品、研发等要适应该方面。在发展农艺方面,要加强创新与研究农作物,优质高产开发这对新农艺与新品种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
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的建立
推广农业新技术工作的重要支点为农业农机项目工作,将农机农艺融合加入到农业农机项目的技术要求中,机制为多部联合工作要多推进,工作平台才可构建。
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手段为农民培训要多加大
农机农艺相融合是不能缺乏科技培训。缺少培训农业农艺技术,就不能施展农机其作用,缺少农机培训的可靠,就没法实现先进的农业技术。平时生产期间,生产活动需用农业机械,而生产经营需用农业技术
农机生产企业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少不了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动
需采用农艺技术要先进、标准化进行生产粮食,同时结合农机化技术,生产力才得以转化,因为有的机械化手段不能实现农艺措施。
4结语
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需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我国农业发展需将农机农艺融合加进长期发展的规划当中,相关的法律政策需加以改进完善。技术标准平台与社会化服务平台要加以建立,使农机农艺融合相关工作真正得以切实开展。
参考文献
[1]邓仁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探讨与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3).
[2]朱茂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xx(8).
关键词:黄鳝,生态,高产,养殖,技术
黄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档水产品。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再加上人为的过度捕捞,造成野生黄鳝急剧减少,因此,发展人工养殖黄鳝不失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目前人工养殖黄鳝,多为山区天然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和稻田养殖,产量低,效益差。浙江省杭州市康桥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在生态养殖黄鳝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创新并形成了“生猪-沼气-葡萄-黄鳝”立体生态健康种养新模式,养猪产生的粪便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可供日常生活使用,沼渣可作为种植葡萄和蔬菜的有机肥料,猪粪还用于培育蝇蛆,为黄鳝提供高蛋白饲料,葡萄架搭在黄鳝养殖池上方,以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这种黄鳝生态高产养殖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一、水泥池的建造与准备
1.总体布局。多个水泥池呈长方体网格状,南北方向4列,每列16个水泥池纵向连续建造。列与列相隔2米,其间的空地种植葡萄,株距1米。每株葡萄旁竖高2米的水泥柱1根,水泥柱顶端再用铁丝相连形成网状,葡萄藤攀爬至水泥柱顶后再向左右两侧分开。
2.水泥池建造。单个水泥池长米、宽米、深米,池底铺设有双层防渗膜或直接浇注成水泥底,水泥池内侧面和水泥底再贴上白色磁砖,防止表面粗糙擦伤黄鳝体表。进、排水管统一设计、安装,每池在距池底25厘米处再设一溢水管,使水位始终保持在25厘米左右,排水管和溢水管管口用纱绢扎牢。
3.水葫芦移植。在每年黄鳝种苗投放前1个月,需从外塘移植水葫芦入池培养。移植水葫芦,一方面与葡萄架一同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黄鳝因有喜暗怕光的习性喜欢栖息其中;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吸收池水中的有机营养,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氨氮的作用。水葫芦一般用绳圈牢并集中固定于池中心,养殖面积占全池面积的70%左右,生长过密时须移去一部分,每星期清理1次。水葫芦粉碎后还可作为猪的青饲料。沿池壁四周向内留出米宽的“口”字形水面空隙,方便投饲与观察黄鳝的摄食生长情况。另外,水葫芦移植入池前最好在食盐水中浸泡几分钟,防止携带蚂蟥入池。
二、鳝苗的收购与放养
1.鳝苗收购。鳝苗主要来源于零星收购,多收购鳝笼培育的鳝苗,并要剔除受伤或体色异常的,不收购针钩钓捕的。收购规格一般为50~75克/条,收购时间一般从4月份中下旬开始,集中于5~6月份,直到8月底结束。
2.鳝苗放养。相近时间收购和相近规格的鳝苗要求入同一水泥池,一般每池放养鳝苗20千克左右,即250~400条/池。鳝苗入池前需用10%聚维酮碘10毫克/千克(10千克水中加2滴)集中浸洗消毒15分钟,防止外源性病菌被带入池中。
三、驯食
野生状态下的黄鳝入池人工饲养后,饵料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进行驯食,以适应摄食人工投喂的饵料,并形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
1.驯食时间。在鳝苗入池后的1个月内集中进行驯化,每10天为一时间段。
2.驯食方法。刚开始时每池投喂人工培育的蝇蛆千克,在每天下午5~6时太阳落山时分进行投喂,蝇蛆投喂量每隔10天减少千克,相应地按黄鳝体重的增投黄鳝专用配合饲料,饲料以10~15分钟吃完为宜。
四、饵料蝇蛆的培育
每年的4月份专门引进红头苍蝇的蛹2万只,放入专门的苍蝇培育间进行培养。苍蝇食料的配制方法为:每5千克温开水中,加1千克红糖和30克奶粉,充分搅拌混匀。在塑料盘里垫一片海绵,将糖水淋在海绵上,以海绵吸足量为准。等苍蝇产卵后再把粘满苍蝇卵的海绵移到另外设置的粪堆上,一般经8个小时卵块可孵化成小蛆。粪堆要保持潮湿,粪堆太干燥时可洒少量的水,加水量以水不流出粪堆为佳。在蛆孵化出来72小时后,一些先成熟的蛆开始爬出粪堆,掉进集蛆盆中,96~144小时是蛆爬出的高峰期,粪堆上也要时常添加新鲜的`猪粪。一个40平方米的立体蝇蛆培养房要求保证有30万只以上的种苍蝇,平均每3天留取蝇蛆1千克,放在一专用孵化池或盆中让其变蛹孵化,以保证种苍蝇的数量。收集到的蝇蛆可先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再用清水冲洗,用绞肉机绞碎后即可拌入配合饲料中进行投喂。
五、饵料投喂
黄鳝一般在水温升到15℃左右时开始摄食,其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为35%~45%。目前多用蛋白质含量为38%的白丝鱼专用饲料代替较昂贵的黄鳝专用配合饲料,另外为了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再添加人工培养的高蛋白蝇蛆。每池集中定时定点投喂,水温18~20℃时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1%~2%,水温20~28℃时可增加到2%~5%,此阶段也是黄鳝的生长旺盛期。投喂时注意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一般在每年的10月底、水温降至15℃以下时停止投喂。
六、水质管理
水位保持为25厘米,每星期清扫池壁及底部1次。4~6月份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高温盛夏季节由于有水葫芦和葡萄架的共同遮阴,水温不会超过28℃,此时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2,每星期彻底换水1次。排出的废水可用于浇灌蔬菜和冲刷猪舍。深井水要暴晒1天后才能使用,换水时进水与原池水的温差要控制在1℃之内。
七、疾病防控
除了鳝苗入池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外,还应重视鳝病的日常防控。采用以下用药方法,可保证全年无明显的疾病发生。
1.寄生性疾病。鳝苗入池后20天及养殖两个月后,分别用“鳝宝水虫清”1次,水温25℃以下时用量为毫克/升,25℃以上时为1毫克/升,可杀灭黄鳝体表可能寄生的蚂蟥。
2.细菌性疾病。每15天外泼10%聚维酮碘溶液1毫克/升,或在每千克饲料拌入诺氟沙星2克,连用3天。
3.病毒性疾病。以内服中药为主,每千克饲料中加三黄粉4克或板蓝根5~10克,连用3~5天,每15天用药1次。
另外,对葡萄喷洒药物,特别是除虫药物时,水泥池上方要临时用尼龙薄膜覆盖,防止药物滴落溅入水中,引起药害。
八、越冬期管理
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黄鳝即进入冬眠状态,此时水泥池上方可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并堵住溢水管,适当提高水位。年底时放水干池捕捉,捕大留小。
九、产出与效益
到年底时,当年放养的黄鳝收获规格普遍可达125~150克/条,上年留存下来的黄鳝收获规格可达150~200克/条。黄鳝的平均成活率可达95%以上,每只池可产黄鳝60~75千克,售价一般可达60~70元/千克,再加上每株葡萄树可产葡萄12千克左右,葡萄每千克售价2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由于用沼气渣作肥料,产出的葡萄甜度高,果粒圆润饱满,销售十分抢手。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建设的力度,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传统的农业思想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结合其中的有效因素,使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人与自然的稳定、人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稳定,深刻的影响着我国人们的三观,并且融人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对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高度重视开发农业经济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农业生产是相依赖的关系,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是衣食的源头,只有保证衣食无忧,人们在农业社会中生存才能有所保障。我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大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指导,引导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在初步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未来还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前景,从而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经济的有效结合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提倡勤俭节约
我国的儒家文化思想背景下,更加注重勤俭节约的思想,从而使国人形成勤快、奋斗和节约的性格品质。这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需要国人坚持发扬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精神,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遵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节约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本,进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
2、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多高的时候,通常将农业的发展水平作为关键因素进行考量。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贡献率都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因素。
由于我国在农业方面发展慢、起步晚,所以我国未来的发展还有一段比较漫长的过程。首先,我国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健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无法适应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农业经济在深加工方面可以再深入挖掘,充分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再加上农民的意识也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调整现代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现代化农业的良好发展。
3、传统文化视野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对现阶段农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分析
我国在农业发展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对当前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出客观性的分析,从而确定我国未来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管理的正确方向。由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占的比例最大,我国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农民的需求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政策方针,从而带领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能够顺利发展。
针对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创新
现有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适当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所以要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尽快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将市场经济作为土地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地推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实施符合社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农村土地的应用情况。
帮助农民树立观念
政府要大力宣传农业产业是第一产业,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发展,农民正确树立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广大农民群众要坚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心,把握市场发展中的各种商机。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确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创业致富的理念,并且通过积极宣传以往的小农经济由于规模过小而在现代社会中显得不够经济的状况,得出小农经济并不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土地闲置户要积极动员其流转自身的土地,从而使土地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收益。
生态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资源与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视保护珍贵的资源是人们永恒的课题。首先,保护资源与环境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早在古代就有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国人就已经明白天人合一、与天地自然和土地和谐相处,对于土地要有所取,也要有所给予。其次,如今我国人口膨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生态环境出现恶化,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从而给现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现代农业的可持发展要注重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水等各类的自然资源,进而形成良好的再生循环机制。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慢,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加大力度,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同时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整与政府相应的支持,以此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基础,并且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农业现代代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康佳琼.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xx(16).
[2]耿志刚.传统文化视域下现代企业伦理探析[J].社科纵横,20xx(10).
[3]王文刚,吕晓军.传统文化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途径探析——对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xx(26).
1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形式
调查分析采用了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4方面进行,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现状及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调查研究发放纸质调查问卷60份,电子版65份,还有大量网络调查资料,组织座谈会24场,对35名推广硕士进行了个别访谈。培养质量问卷调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泛的调查。在课题的前期设计了调查问卷,印刷成纸质版,并将调查问卷公布在“问卷通”网络上,以广泛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二是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进行集体座谈,以便深入广泛的交流。三是在普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确定部分重点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座谈会等主要根据推广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反馈,深入到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就对推广硕士的培养、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选定对象进行个别访谈。重点调查访谈对象确定的原则是全面考虑推广硕士的个人情况,如学习科研情况、培养单位、使用单位和生源地域、参与科研项目等,做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符合统计学原理。
2现状和问题
人才培养单位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受人才培养单位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弥补指导教师应用能力的不足。在教学方面,要强调学习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高水平教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适应、自我扬弃的渐进过程。实现教学的整体改善,要有独特性,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个性风格;要有高效性,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3]。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科研与应用结合,以适应技术、管理和生产要求,使推广硕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建设上,在保证教育阶段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另增设系统理论的课程和实践应用的课程,形成优势,使课程建设形成一个整体性,又有独特性。既注重规范办学,又注重特点创新;既强调稳定性,又强调发展性,以扩大推广硕士视野,帮助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4]。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原有人才培养的不足,并进行有益的尝试,办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在办学理念上,要大胆创新,改革原有的教研培养机制;要展开理论上的研究,廓清一些模糊认识,为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理论和政策环境。在管理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力度,注重管理更新和责任分担,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可实现的重点领域,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推广硕士培养要分析优势、劣势与挑战,把目标、策略以及相关指标细化、具体化、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特色发展方案和途径。
人才使用单位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不同单位根据规模和科研含量,有需要农业推广硕士的岗位和必要;使用农业推广硕士人才的数量为4~8人,人员工龄为4~20年;主要应用的岗位和领域为应用推广的岗位;给予的技术职称为中级,担任的职务为科级;认为使用的推广硕士质量水平较好;认为农业推广硕士与实际需要基本适应,推广硕士的培养与科研生产实际基本相适应;对推广硕士人才也很重视,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给予一定的考虑和优先;农业推广硕士有助于实际工作,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推广硕士在工作中成绩显著,是从事科研推广工作的骨干力量,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对问题有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擅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但用人单位还认为推广硕士缺乏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恒心和毅力,与实际岗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的技术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要增强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还有很多工作可做。用人单位在对推广硕士培养内容上,希望能深化基础、拓宽知识面、符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提升农业推广硕士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职业技能,拓宽其社会人际网络,更好地适应行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同时,希望人才培养单位从构建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推广硕士的培养,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切实保障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此外,对于推广硕士培养评估保障机制的建设,使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复合型人才。
人事部门政策对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对人事部门的调查和统计的资料显示,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源是科技人员,从事工作为科技工作。当地有需求农业推广硕士的单位、岗位和使用人才的环境,并制定了引进和使用更多推广硕士专业人才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项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引进一批符合工作发展需要的推广硕士是加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事部门制定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及项目鼓励性措施,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相应的职位及福利待遇等,确保调动农业推广硕士的积极性,使之能更好地使用。各地人事部门鼓励职工进行在职推广硕士系统学习,对进行在职系统学习的人员给予项目优先权;鼓励农业推广硕士在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较好的成绩,适应用人单位对推广硕士的需求。人事部门积极为推广硕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鼓励其独立承担课题项目,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和职位提升。农业推广硕士为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推广硕士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问题,并及时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将其系统化、系列化,提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建议,给当地农业发展等带来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带来新的观念,形成新的工作作风和思路,适应了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学员自身素质和水平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的推广硕士有科技人员(占)、行政人员(占)、企业人员(占);拥有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岗位从科级到厅局级;工作年限为3~25年,年龄为25~45岁;取得学位的培养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等;取得和即将取得学位时间20xx-2012年;学历为本科和硕士。调查显示,学员攻读推广硕士的基点为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专业困境,即自己在课程学习上的感到困难的境域。其次,不回避自身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不绕着难题走,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全面地检查自我,减少专业盲点。一般而言,专业盲点有两个:一是理论盲点,自己不懂或从来都没有听说的理论或新观念,这需要通过不断理论学习来充电。二是实践盲点。从来没有做过、见过的事情,要靠不断实践、尝试和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由孤陋寡闻到见多识广,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到运用自如。学员攻读推广硕士的重心是在行动中提升理论,在研究中优化行动,积累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推广硕士只有具有宽广的知识与技能、过硬的个人能力、强大的工作动力,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推广硕士的主要学习动机是觉得知识缺乏、岗位工作的需要和要充实自己。攻读原因是专业学位教育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更能适应工作需要;攻读专业学位的最大的收益是创新能力的提升,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推广硕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宽,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身优势和竞争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换能力的增强以及职称、职务的提高。在推广硕士的培养上应多安排前沿理论课程,多走进实践课堂,多安排一些多学科学术性讲座。同时,要克服影响推广硕士的质量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教育培养针对性不强,推广硕士学习兴趣不高;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上课时间不集中;教学内容陈旧,不丰富;缺少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不利于自学;上课时间和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冲突等;解决推广硕士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障等困难,从而确保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3结论和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自身对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并有各自的观点、要求和建议。在推广硕士的培养中,要深入细致地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四方的积极性,合力做好相关具体工作,从而保障推广硕士的培养。人才培养单位在日常培养中,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的自身特点,结合人才使用单位的具体需求,切实把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升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和整体水平。同时,从科学定位、教学定位等方面完成培养任务和指标,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办学和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5]。人事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具体保障措施,促进推广硕士的成长和使用。学员自身要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性,使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日常培养工作中做到四方通力合作,相互促进,突出现代农业教育的特点,面向“三农”和基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理论深度以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万物复苏,又到了同学们最盼望的日子—春游正向我们招手,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洪塘“绿色学校”。
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车厢内传出阵阵开心的欢笑声。
不一会儿,就到了“绿色学校”。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玩第一个项目“模拟逃生演习”。轮到我们小组了,我喊道:“章书仰,你先走,我断后”。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忽然,走到一半的时候什么也看不到了。大家都慌乱地东闯闯,西冲冲,走到了断头路,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最后因为时间浪费太多,所以输了。
接下来是池塘捉泥鳅的活动。别看池塘里有很多泥鳅,手伸下去,眼看要捉住了,它却灵活地一动,就从你的手指间滑走了。虽然很难抓,但同学们却玩得开心极了。
午饭后,我们还去了“智慧之光”,摘了新鲜的.草莓,玩得可开心了。
快乐的时间过得好快,回去了,汽车载着同学们的开心与快乐驶向学校,“绿色学校”我们明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