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毕业论文(必备4篇)

个人学习 10 2024-06-13 23:27:06

ofdm毕业论文 第1篇

表示发送端天线到接收天线1的相关性系数. 表示发送端天线到接收天线2的相关性系数.。假设每个接收天线的.发送相关性是一样的,同时对于一个接收天线来说信道增益是一个常数1。那么,空间相关的莱斯MIMO信道可以表示为[1]:

其中K 表示莱利因子, 和 分别表示直射径(LOS)和非直射径(NLOS) 部分。标准化MIMO信道矩阵 . 非直射径信道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 包含独立复杂的独立同分布高斯项,其均值为0方差为1。S和R分别表示发射和接收相关矩阵,经过特征值分解,得到:

对于线性接收的Golden code空时编码来说,MIMO信道被有效的解耦成Nt个并行数据流,容量可用下式表示:

为第K个数据流上经过处理的信噪比. 如果使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或迫零线性接收的方法,那么 可以分别表示为, 其中 表示第K个对角线元素,为了使得运算简单,在这里使用迫零算法,那么在Watterson相关信道下的概率分布函数为

比特差错概率:

M表示调制阶数

结论:根据相关系数构造MIMO相关信道矩阵,根据相关矩阵,推导的公式,求出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相关性带来的符号差错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可以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期望进行分析:

功率密度函数是随机变量交叉的傅立叶变换

表示傅立叶变换。但这是一个超维积分,无法得到解析解。

ofdm毕业论文 第2篇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不仅影响了各个领域,而且被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曾经带给人们深远的影响。在日新月异的当下,数字电视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对数字电视的服务用户、服务内容、服务传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服务的角度分析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电视媒体之后,数字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望对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健词:电视产品;服务设计;传播

数字电视是将电视、网络、通信等技术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界限逐渐消失,形成一个公共的信息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电视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各种服务,包括视频点播、网络购物、远程教育与健康医疗等新业务,形成一个集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平台。由此可见,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是数字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服务设计对数字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电视产品简言之就是电视服务的内容,是观众需求与电视产业拥有的一系列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电视运营者对既定的生产资源进行安排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验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在消费过程中所接受的服务体验,对服务的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电视在向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服务上的提升。数字电视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改变传统电视的服务模式,除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强化优质服务的提供和互动,让用户感受到可用、好用、有用、甚至是被需要的感觉。因此,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数字电视产业,从服务用户、服务内容、服务传播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电视,为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1、服务用户

用户角色的转变

传统电视传播是从信息到受众的基本的单向传播方式,以传者为中心,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将数字技术引入电视媒体后,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电视用户有了电视功能的选择权,享受电视服务的权力,传者与受者处在了平等的地位。数字电视是基于交互的传播结构,通过把用户选择性观看的电视内容反馈给电视台,从侧面反应数字电视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质量,根据反馈传播者可以调整服务内容。在此过程中,传授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用户已经完全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真正成为了电视媒介服务的主角。

用户需求的改变

在传统电视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电视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电视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从市场盈利方面考虑。而在数字化时代下,随着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更加注重参与性和主动选择性。而且,当代媒体种类的丰富使受众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开展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电视媒体要想获得用户的认可,就要迎合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被需要的服务来占据媒体市场。因此,电视用户的需求成为电视媒体提供服务所依赖的重要依据。(1)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新媒体、自媒体日趋成熟壮大的冲击下,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以及节目获取方式的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分众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也应该顺应趋势从大众化向小众化、个性化转变。例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是一档以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问题为主的评论性节目,以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共同讨论为特色,以某一主题即兴点评、直抒己见、相互讨论,主持人崔永元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中独树一帜,节目也因此有较高的收视率。在移动互联网成熟的背景下,个性化的自媒体视频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运营商要想提高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就要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电视节目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这是数字电视的出路,也是数字电视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电视节目也会越来越个性化、专业化,以针对不同的分众人群的收视需求。(2)用户的互动性需求经过相关统计可知2008年,中国的交互式电视销量为千万台。到2009年底,交互式电视销量已达到千万台。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交互式电视的销量成倍增长。用户购买交互式电视不仅是为了迎合接收信号的需要,而是为了通过使用互动式电视的各种功能来满足自己的多重需要。电视运营商为了提高交互式电视的销量,就必须研究和开发电视的功能,让交互式电视可以真正地满足人们通过电视媒体实现交流互动的需要。例如,我国数字电视开设了游戏竞技频道,该频道会播出全球火热游戏的即时赛况,发布相关的游戏信息,其内容包括战队夺冠信息、游戏比赛信息、游戏操作技巧等,同时为用户提供交流平台,在竞技的同时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与分享,通过具有交互功能的特色服务,提高了电视的收视率。数字电视的交互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满足了电视用户的操作需要与观看需要,受众在观看电视时的参与性、代入性更高。

2、服务内容

数字电视时代,在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的是内容。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将逐渐失去优势,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才是数字电视的成败关键。数字时代下的电视产品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文字、音频、图片等相对比较单一的产品,发展为交互、评论、游戏、话题、二维码等新媒体产品,这些新的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参与性和选择性的需求,新的媒体产品将会不断的涌现。

数字电视产品内容的发展

数字电视的信息传播采用的是双向传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使双向的交互具备了技术条件。观众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各种服务内容,包括节目点播、电视购物、教育、医疗等业务,电视可以逐渐成为居家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同时,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的收视方式,这种全新的体验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单项的信息接受方式,在服务上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更强的互动。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和电视媒介得以融合,电视可以像电脑或者手机一样上网和使用,这赋予了电视全新的功能,如信息查询、交流学习、股票交易等都可以在电视上操作完成,使电视成为一个网络信息交流的平台。

数字电视服务形式的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推进以及通信技术的全覆盖,数字电视将在功能和技术上与通信信息化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媒体服务。伴随着新技术的参与与合作,数字电视的服务形式与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已经实现,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消费者通过数字电视可以获得点播视频、网上购物、发送邮件、在线游戏等各种服务,通过数字电视人们可以体验电脑的所有功能。数字电视作为设备终端,还支持各种互联接口,与优盘、电脑、数码产品以及手机等数字设备进行连接。移动数字电视也是数字电视的服务形式,移动数字电视可以在非移动与移动情况下收看,在火车、公交、地铁上都可以观看移动电视画面,是户外信息化的数字电视传媒。移动数字电视具有服务覆盖面广、信号迅速、可在移动环境下工作的特点,另外移动电视还具备公共服务的特点,特别是在交通、安全、预警等信息发布上,是政府对外展示形象和对公众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

3、服务传播

数字技术给电视产业带来的变革推进了电视产品的优化与传播效果提高。

电视节目的质量优化与传播效率的提高

ofdm毕业论文 第3篇

【摘要】有线通信传输技术包括了传输设备机房的设计、构造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了有线传输系统等的安装及布设等。总体来说从有线传输系统设计到通信领域的安全运营和良性发展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进行论证和分析,期望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改进措施

1引言

有线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囊括在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中。但是有线传输技术在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还是处在我国通信网络中主要地位的。光缆在其中是重要的载体。通过光缆传输,光电信号在端头之间的实现了传送,信号的稳定性传输和快速传输是进行光缆传输的技术施工目标。

2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概述

当前宽带同轴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形式,在通信工程有线各项传输技术中,具有抗干扰、带宽范围大的特点。采用的设备和系统,已经发展为数字传输,替代了传统的模拟传输,采用基带是同轴电缆的技术原理其中电缆的种类就包含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形式。采用同轴电缆对于外来干扰信号的干扰,能够扩大频带的宽度,但是这一技术的缺点是价格高,安装和维修较为困难。对十几轴的赫兹进行分组,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的载体当前主要包括细和粗两种电缆[1]。双绞线的电缆中,分为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的两种方法,往往采用逆时针缠绕的方式,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均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输。双绞线电缆传输需要特定的连接器进行安装,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安装上较为困难,用通用配线,外部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在光纤有线传输技术是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之后广泛采用的技术,主要的载体是光和电信号。分为单模和多模的方法,后者可以采用高效的传输方式,例如多模光纤的波长在光源稳定光纤的损耗率上就低得多。而且拥有多个模式,如光纤有线传输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等领域。

3当前的通信技术传输存在的问题

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网络结构较之其他施工项目要复杂的多。网格的建设中,要注意在管理等方面强化对网络维护安全性建设的疏导工作,将故障和风险始终摆在通信工程技术的首要位置加强管控,同时也要提升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安全性,加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2],采取有效的故障和措施加以规范。从当前的局域网网络的布设来看,对于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的提升企业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质量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加强,比如,路线的传输,需要借助外包的线路来完成,完成的质量高度,要根据线路的质量、管理水平的质量、企业的技术定时定量的培训而定。一些不必要的故障与风险不利于网络维护,而且会造成通信工程技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通信行业网络结构复杂的情况,而且网格的建设容易被人忽视,使得不管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达不到安全建设需要的水平。

4通信工程中改进有线传输技术的措施

光缆敷设要求遵照通信系统光纤施工等规范进行施工,具体盘留位置应视施工现场环境而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敷设光缆时,每200米要盘留15米光缆以备日后的抢修之用,并在竣工图纸上标示清楚;安装固定后的光缆: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中的光缆敷设:光缆外径的20倍;敷设通信光缆过程中必须防止拉伤运行中的光缆,揭开和恢复电力沟盖板时,光缆敷设时的张力、扭转力、侧压力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并须避免电力沟盖板坠落电力沟内砸伤电缆。明敷光缆保护管时,安装应固定;光缆保护管在电力槽道内应固定在槽壁上,严禁乱放;进入电缆沟前应对电缆坑内进行通风,排清浊气,并准备防毒面具以防万一。光缆接续要求:光缆光纤接续施工程序为:光缆单盘测试-光缆接续施工-光缆竣工测试报告。光缆单盘测试(1)提前进行光缆开盘测试,首先检查光缆包装是否完好,核实光缆型号,出厂质量合格证,随缆测试记录、光缆几何尺寸及传输特性(1550nm每公里≤,验证)是否符合使用方规定的设计要求,核对是否与出厂光缆检测报告相符,测试光缆纤长和损耗系数,及时向业主反映较大出入,单盘检测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参数设定与生产光缆厂家一致的折射率进行检测(G655、G652),使用方未提出具体要求时以波长为1550nm。(2)盘测后的光缆按要求格式作书面测试数据的记录,以做竣工测试数据参考。(3)根据用户的要求,由施工项目负责人根据使用方提出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详细方案,并确定施工周期。运用SDH技术取代PDH技术,由于SDH技术目前是全球领域广泛使用的光纤节点处理和传输的技术,采用SDH技术在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能力等问题上,具有灵活度和运行能力强的优势。采用DXC技术。这是由SDH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技术,能够为用户的传输和信息转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业务监控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光纤业务分级处理,使用光纤数字传输网络配线、保证信息传输质量[3]。技术采用密集波进行信息传输,常用在长途传输骨干网长距离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中。以光纤有线传输网络改进方案为,可以将骨干层分为四部分组成,通过设备搬迁,进行接入层业务的负荷分担处理,合理增加骨干环和节点的数量;在光缆线路的布设上,进行一为二的裂变,,尽量使用不同种类的光缆路由组网,;生成网状或者环状租组网合理划分SDH光传输网的网络结构接入层根据实际接入环容量的情况,提升环网的容量和网络容纳量;扩大业务的需要,。设备根据网络规划和商务谈判的需要进行优化,包括对设备环境的优化。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势不可挡,目前,技术进步正在趋向于大容量、灵活性高、扩展性高的网络特征,这将不断推动光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泽清.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5):3483-3484.

[2]杨薇.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39-39,42.

[3]冯文果.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58-58.

ofdm毕业论文 第4篇

[1] 梁瑞冰,孙琪真,沃江海,刘德明.微纳尺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传感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10)

[2] 钱银博.基于SOA的长距离无源光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3] 赵攀,隋成华,叶必卿.微纳光纤构建M-Z干涉光路进行液体折射率变化测量[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4] 李宇航,童利民.微纳光纤马赫-泽德干涉仪[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2)

[5] 刘盛春.基于拍频解调技术的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1

[6] 高学强,杨日杰.潜艇辐射噪声声源级经验公式修正[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07(03)

[7] 胡家艳,江山.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力补偿及温度增敏封装[J]. 光电子·激光. 2006(03)

[8] 牛嗣亮.光纤法布里-珀罗水听器技术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9] 曹锋.新一代周界防入侵软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 唐天国,朱以文,蔡德所,刘浩吾,蔡元奇.光纤岩层滑动传感监测原理及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02)

[11] 詹亚歌,蔡海文,耿建新,瞿荣辉,向世清,王向朝.铝槽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增敏特性研究[J]. 光子学报. 2004(08)

[12] 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3] 刘浩吾,吴永红,丁睿,文利.光纤应变传感检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试验[J]. 光电子·激光. 2003(05)

[14] 邓磊.OFDM技术在无源光网络及光无线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5] 胡家雄,伏同先.21世纪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发展动态[J]. 舰船科学技术. 2001(04)

[16] Zuyuan He,Qingwen Liu,Tomochika resolution fiber-optic quasi-static strain sensors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J]. Photonic Sensors . 2013 (4)

[17] Yi Jiang,Wenhui developments in fiber optic spectral white-light interferometry[J]. Photonic Sensors . 2011 (1)

[18] AnSun,YuliyaSemenova, novel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fiber microphone based on single mode-multimode-single mode structure[J]. Microw. Opt. Technol. Lett. . 2010 (2)

上一篇:大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热门8篇)
下一篇:毕业论文中的页码怎么(优选10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