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19
2024 / 07 / 23
随着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朴素以及自由等特点都被利用到设计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包装设计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造型以及色彩等元素,实现了现代包装的多元化发展,对包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造型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形态各样的造型也与 包装设计有所融合,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造型艺术给了人们良好的视觉享受,例如,传统的民间立体造型,在陶器以及瓷器等容器设计中的应用,都体现了容器饱满以及厚重的造型风格。朴素中却不失大气,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造型风格,民间造型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艺术中的回归,促进了包装产品良好视觉形态的展现。例如,在酒鬼酒的酒瓶造型设计中,利用了拴麻绳以及土陶瓶设计,带给人一种粗犷和豪迈的感觉,不拘一格的同时却一点也不觉得粗俗。同时,酒瓶造型中的麻袋造型设计,正是对我国传统湘西文化的借鉴和利用。这些别具匠心的造型设计,都很好的利用了传统文化元素,让人们在现代都市社会中,也能找到一丝传统和民间的温暖,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祥和气息,从而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群的精神需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劳动人民是最富有智慧的群体之一,他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借助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开发出了很多天然材料,例如竹、木、草、藤以及茎叶等,还掌握了各种容器类物品的制作工艺,例如筐、盆、壶等。利用这些材料和工艺,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中关于包装和容器方面的艺术形式,在注重材质的同时,也对物品的审美和功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粽子,就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将糯米主食用具有清香气息的芦叶包裹起来,形成三角形的样式,然后用彩线捆绑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样式美观的粽子。粽子的包装就很明显的凸显出了传统文化中自然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粽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直到现代社会,仍然深受群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还应为它独特的外形,以及包装材料在粽子蒸煮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自然材料给包装艺术带来的活力和生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包装容器例如竹盒、竹筐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体现现代气息的塑料、铝铁以及复合材料等逐渐利用的多了起来。但是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现代包装设计时,同样借助了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包装理念。例如在进行一些节日礼品的包装过程中,尽量利用一些自然材料进行包装,或者将现代包装材料的外形打造成比较古朴和传统的形式,让人们在进行物品选购的时候,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从精神上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利用了传统民间包装材料纯朴、自然、人情以及乡土味的特点,实现了现代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包装设计中更加注重节能环保理念。
因此,一些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又重新被包装设计者重视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往往会对那些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等产品更具有兴趣,自然包装材料也会带给消费者很亲近很自然的感觉,这些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利用各种民间传统色彩元素进行包装设计,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国传统的中国红色彩,体现的.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红火热闹的整体氛围,人们对红色也会产生积极的吉祥和喜庆的象征心理。因此,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红色彩融合于包装设计中,可以让受众人群产生很好的共鸣。例如,在喜盈门酒的包装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红色色彩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热闹和喜庆的氛围,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不仅是喜宴酒,在很多现代食品包装中,都喜欢运用红色等暖色系包装设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些都体现了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色彩元素。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很广泛。随着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朴素以及自由等特点都被利用到设计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包装设计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造型以及色彩等元素,实现了现代包装的多元化发展,对包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现代包装设计同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包装设计的发展。
从幼儿园快毕业时,我就开始练习书法,直到11岁的今天,我仍然在坚持练习。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何学书法,只记得我学书法的地方一开始是在别人家里,班主任是我妈妈的同事,也许是她在微信朋友圈宣传的。
我练书法从开始只能横平竖直、笔感生疏到现在笔画的完整有力,会多种字体,经历了许多,换了四位书法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给我以前的班主任郭老师写教师节作品。
教师节快到了,我想送个礼物给班主任。有了!最近在学书法,就写幅作品吧!上课那天我问书法老师:“孟老师,我想给我的班主任写幅书法作品,您指导一下呗?”孟老师说:“既然是教师节礼物,你就写师恩不忘四个大字吧?”说着就写了“师恩不忘”给我示范。我拿着老师给我的范例,照葫芦画瓢写完了。孟老师看了看,板下脸,很不满意:“这个是这么写的吗?没长眼睛啊!”但马上又耐心的给我逐个字讲解,指着字教我:“你看这个笔画的方向、位置,它的结构……”我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自己错误的地方,认真地练习。拿起笔,倒上墨汁,顿笔、中锋行笔、提笔……
那段时间,我天天都练习这四个字,一张写完了又写下一张。终于,到了教师节前一天,我决定写正式作品。手握笔、沉下心,专注又尽力的写完一张,但这回我又不满意了。于是我又写了一张,嗯,我满意的点了点头,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虽然和现在比不了,但当时我认为,这已经很好了。我把它送给了班主任,她喜笑颜开,说我写得真好!看到她开心的笑,我也笑容满面。
那一次练书法是我书法成长之路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我每次上书法课、写作品都万分认真,因为我明白,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定要做好,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态度。
我的字体写的不错,还不能说太好,但是在书法的练习中,我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练出来的。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语文和数学学的都还不错,唯有书法写的很差劲。于是,在那一年假期,爸爸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让我在那里练习书法。 起初,在我认为,只要经一指点,我就好像能马上写出一手好字来。开始练了一个星期多,我的书法有很大的进步。我自己发现,我写字越来越快,快到几乎几分钟就可以描完一张字帖。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书法班上的老师对我说:“学书法首先是不能着急,要一笔一画来写。还有,写的越快就越不好。”
听了这话,我意识到我的字体写得不好的原因了。就是因为写的太快了;当然,书法班老师说得也很对。学书法就是要耐住性子,慢慢来写。总结起来,一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试着坚持了几天,我觉得我的`书法有很大的进步,便很满意。接着又像一曝十寒那样,停下来不干了。
所以,我这种行为便又招来了一番教导:“一定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除了认真,还要学会坚持。”
光下定决心是没有用的,必须坚持不懈地练下去。
于是,我又找来字帖,用心练习。一天的要求不多,至少一页。我把每天练习的积累起来,总结经验,又得出一个结论:_做凡事必须用心,刻苦,坚持下去才能练出好结果。
在之后的道路中,我一直坚持下去,有时达不成目的,连饭都不吃。
现在,我在爷爷的指导下自己练习毛笔字,虽然不怎么样,但从未间断过。
我在书法艺术中渐渐长大,字体也越来越工整,时常受到别人的称赞。书法让我真正懂得:要认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年级时,我第一次拿起毛笔,学着别人的样子写起来。可写出来的哪是字,简直成了大墨团了,我看了急得不知怎么办。正巧爸爸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你主动练写毛笔字很好,但初学时需掌握一定的要领,如练习时身体姿势要正直端坐,写字不能像写铅笔字那样平均用力,而是该粗的地方就要用力点,该细的地方就轻些。另外,几写字时手要刚劲有力,一横一竖要干脆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就照着他说的练习起来,果然能写出一些字了,虽然笔划还是颤抖,但毕竟比开头写的.好多了。爸爸看了夸奖我,说我第一次练习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不错了,我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练毛笔字一r,我的字自然也就退步了。正在这时,班里举行毛笔字比赛,许多同学都积极参加。我想:我练了那么久,不拿第一也会得第二,就等着瞧吧。可是俗话说得好“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到了比赛的那天,我的手写字时颤抖得厉害, 怎么也不听使唤,写出的字自然的就不理想,比赛结束后, 我只得了并列第三名,比起第一名,我的字差多了,我感到 很惭愧。
当老师在班上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江l阮同学是怎样 坚持刻苦练习的,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向江帆学习,把字练好。于是我又重新坚持下去:天都抽时间练习毛笔字,而且比 以前更勤快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年级下学期 班里的毛笔字比赛中,我终于获得了班里的第一名,我看着 自己取得的成绩,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摘要:本文立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后期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
作为语言文化学科,汉语言文学所着重强调的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于语言艺术的创新、实践应用的途径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当前现代教学资源不断整合、教学结构不断调整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方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短板便开始不断显露,尤其在人才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如不能够从灵活创新的方向着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将会造成专业价值的一定贬值。本文特从汉语言文学的实际教学特点出发,阐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
1.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要领的重要前提,不仅如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习环境的优劣也可成为关键的先决条件。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可理解为一种传播途径,学习环境则是这一途径的重要媒介,因此,只有对这一媒介进行不断的优化,才可为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创新平台。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我的意愿可得到充分激发;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踊跃提出具出视角独特、观念新颖的意见,使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参与课堂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还可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合理利用,以对学生的.奋进意识起到相应的刺激作用。例如,教师可在授课之余,以限定题目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学生便围绕着题目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所进行的演讲注入新颖的元素,以打破常规演讲的陈旧性与局限性,在教师所提供的平台上通过自身创新能力进行自我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充分激发,同时也可使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这一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无形间得到锻炼,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学习环境的优化及创新平台的搭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灵活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与连贯性,教师可从这一方向着手,对常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3-4]。例如,古代汉语言文学与近代汉语言文学是该学科中两个主要的版块,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进行古代汉语言文学学习时,可适当与古代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结合;进行近代汉语言文学学习时,可适当与近代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结合;除此之外,还可对古代史向近代史逐步迁徙的渊源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使教学的内容得到大幅度的拓展,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学生在素材更为丰富的平台之上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更优化。在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时,教师应当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创新欲望的进一步提升,既可避免陷入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僵局,也避免了学生在被动式教学中思维出现僵化现象,有助于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发展。
3.优化改良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空间
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优化,就需从教学体系的改革着手,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中尤为如此。一方面,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就必须对足够的创新空间与创新性的实践条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除了理论方面的指导之外,同样不可忽视实践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才可实现教学概念的融会贯通。基于上述教学需求,在针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良时,就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的操作性相对较弱,因而便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其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以实现其专业价值的根本提升。例如,可通过创办校刊等方式激励学生踊跃进行投稿,通过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来进行稿件写作,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也使学生在这一平台中获得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从评价体系的方向着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物进行可观的评价与指导,并由此引申出更为广泛的相关知识内容,从根本上突破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局限性。通过这一方式进行教学,可作为教学体系优化改良的一大表现,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推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大势所趋。因此,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勇于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突破模式化教学的局限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提升,为社会输送综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锐,闫诚.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8):148.
[2]朱丽.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理论研究,20xx(02):66-67.
[3]时红霞.浅析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创新[J].科技资讯,20xx(30):142.
[4]李玲.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20xx(02):40.
一、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涵义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因为这不仅是儒家与道家所接受与赞同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渊源的体现,其中包容性与和谐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体现为多样性。将“和”的思想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就能体现出工业产品功能的统一性与造型的多样化,并使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来。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平衡、对比、对称及统一等都是为了将视觉方面的和谐体现出来;工业产品中色彩的运用则是体现出色彩的和谐性;工业产品造型中几何化形态以及线条比例的处理则能体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
二、工业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
文化是通过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而成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华,而且它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设计不光是物化一件产品的形态、一幅广告,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一种新的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生动的体现出来。
2、工业产品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工业产品设计就是一种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载体。工业产品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精神,也将地域、时代、民族等文化特色与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来。工业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历史的文化现象在这样一条“发展”线索下连缀成一个体系,且这个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来。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我国设计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设计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工业产品,比如:
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曾经在设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时,总共经历了北京奥组委的三次筛选,最后在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成功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08年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不仅火炬整体的`设计元素采用的都是“祥云”这样一个传统纹样,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来设计火炬的形态,将火炬设计成为了一个“卷起来”的形态。其中,此火炬中,书卷代表了中华文明,祥云代表了祝福,有机的将两种设计元素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个同时饱含本土化与全球化特征且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韵味,其包装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中国传统的木箱是其形态设计元素的来源,外加两个金属的搭扣,显得古朴而又厚重,用金黄的丝绸作为盒内的软装饰,不但对火炬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又体现出了皇家的高贵。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中国人自己看了喜欢,而且全世界的设计师也都认可这项设计,且这样的设计也将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球人民。
2、联想的奥运“祥云”笔记本
在以前,不管是国内的笔记本,还是国内的笔记本,外观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这款由联想推出的奥运“祥云”笔记本,整个产品都是利用传统的贵族金黄色云纹作为点缀,并运用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作为其整体色彩,是想将吉祥的语意传达给人们。而且这也是一个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作品,在此现代产品中结合了传统的色彩及纹样符号,改进了传统的笔记本造型,成功的让奥运“祥云”笔记本成为了奥运的一个艺术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饼的包装
在我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且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不仅越发的精美,而且种类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饼的价格如何,包装效果如何。月饼的包装始终都是将蓝色、黄色或是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其中蓝色表示夜色,黄色表示月亮的颜色,而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表示的就是喜庆的颜色。除了包装的颜色之外,通常也会有几句古人的诗词印在月饼包装上,对节日的气氛进行进一步的渲染,也体现出节日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能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民族气质有效的体现出来,虽然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要不断的探索并发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更好的将我国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今天晚上,妈妈心血来潮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让我和爸爸一起练书法。听了妈妈的建议,我心里暗喜。因为我以前练过书法,而爸爸从来没练过书法,我的字一定写得比爸爸漂亮。
我们在书桌上坐得笔直笔直的,专心致志地练着书法。突然,听到妈妈叫我把腰挺直,不然很容易近视的。这时,我如梦初醒,赶紧把腰挺直,继续练我的书法。正当我全神贯注地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写着,忽然感觉前面有人盯着我看,原来是爸爸在偷看我的`字。我有点生气了,立刻问爸爸:“爸爸,您为什么偷看我练字呢?”爸爸笑着说:“我没有练过书法,看看你是怎么写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爸爸肯定是看我写的字漂亮,想模仿我。
看着自己漂亮的书法字,我沾沾自喜,自我陶醉,不知不觉放慢了速度。突然,爸爸对我说:“我练完一页了。”“不是吧?这么快?”我难以自信地伸长脖子看爸爸练的书法,爸爸真的写完了。再看看自己的,还有两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把字写完。终于写完了,我马上把我和爸爸的书法拿给妈妈看,妈妈说:“总体来说,你的字比较好看。但是后面的字你明显就不是认真练的,是随便写的。”我感到有点惭愧了。妈妈告诉我:“子睿,做什么事都要踏实、专注。‘人外有人’,我们要懂得谦虚,不要自大骄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天,我也反省了,我以后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