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4
2023 / 11 / 24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这是很有道理的。“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拓展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在答辩前应通读论文,熟悉论文内容,为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
2、学生在答辩前完成毕业设计PPT,PPT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结论与改进意见等,并展示相关图表、数据。
3、学生在答辩前根据论文的重点环节准备一些题目自问自答。
二、陈述
1、自我介绍是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应吐字清晰、语速正常。
2、学生结合PPT用5-10分钟自述,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描述:论文标题、论文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该设计的研究过程、主要特点、创新部分、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设计中的个人体会和改进意见。在自述中要出示有关报告、图表、实验数据或实物,本环节重在考核学生的组织与表述能力。
三、毕业论文答辩
学生完成自述后,答辩教师围绕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答辩重在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10—20分钟,回答提问时间5—10分钟。
四、毕业论文答辩系统
学习中心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答辩,并给学社培训网上答辩系统的使用。
五、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及未答辩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须随下一年级重做毕业设计。
论文必须精炼。这对新手往往是个难题,他们通常不习惯这种有别于其他文体、简练的科技交流方式。对学位论文、散文或小说而言,篇幅过长并非太大问题。然而,科技论文的读者没有足够时间,科技期刊的版面亦非常有限。
必须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格、图片和参考文献,简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积累一定经验后,您就会明白如何删减内容,却并不影响信息的表达。前一届主任Arthur Baue博士教会了我这个理念。他曾把我写的膈肌起搏论文删掉了一整章,却未丢失任何信息。
Baue博士是《Glenn胸心血管外科学》的主编,他教我认识到一篇论文中有多少重复或冗余的文字。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主编William Roberts教授也向我传授过这个理念。Roberts教授以大刀阔斧删减文字却不遗漏必要信息而著称。
对于科技论文新手而言,这种能力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学习。
3.摘要全面
摘要必须包含所有的重要发现及信息。请记住,即便是非常关心该研究工作的读者,通常也只是看一下论文摘要,至多再看看插图,浏览一下方法和结果,再粗略扫一眼讨论和结论。
广泛地搜集、阅读
论文提出的问题要集中, 材料的收集却要尽可能地广泛。一般说来,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知识、材料准备。
1)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
充分熟悉对象,是正确认识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除了直接了解对象本身的各种具体特征(通过有关作家的全部作品,有关问题的各种知识,……),还要把握一切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或精神、物质因素。只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时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2)作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
所谓科学研究,就是通过正确、严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 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这项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确的理论(专业理论和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起作用的哲学思想)所指导。科学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工作,不仅需求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好还能力求广泛通晓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例如, 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和社会功能;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修辞学研究中去), 往往可以更好地带来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3)别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
这方面的材料要尽量搜集。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再花力气去作重复劳动; 充分吸收别人已有的经验,或是了解别人所遇疑难的焦点所在,对不同观点仔细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少走弯路,也便于发现问题,就象兵法上所说的那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认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发挥作用,还需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下一番辨析、整理的工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材料系统化,条理化,真能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整理材料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制成文献、资料的目录索引。可以利用有关的现成材料(图书馆、资料室的目录卡片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选题加以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