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4
2023 / 11 / 24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现在这个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付款的时代,已然离不开网络。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获得信息、购买物品。网购服装成为了人们购买服装的新选择。
由于人口基数大,国民收入提高,网络销售服装的体量和增长速度都非常耀眼。数据显示,20xx年第1季度,中国零售网络销售服装交易规模达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而冬季是人们购买服装的旺季,皮草服装成为人们青睐购买的对象,销售发展十分迅速。可以看到:著名网络销售皮草女装品牌憨厚皇后仅为双十一就准备了6000万的备货。
线上与实体店销售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许多实体皮草企业也开始“触网”.中辉旗下著名皮草品牌伊奴珈早在20xx年已经在天猫开设了网络销售店,希望在这场网络盛宴中占得一席之地。诺之皮草也开设了网店,却因为各种原因,销售并不乐观。
可见并不是所有企业“触网”都一帆风顺,如何设计好适合网络销售皮草服装,使之受到网民欢迎,对于已经“触网”的皮草企业以及打算“触网”的企业,都非常重要。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目_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料特点、风格、视觉特征、审美受众等等。设计上与实体店销售具有一定差异。
网络销售皮草服饰的用料更具有创新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风格表达偏向明媚、张扬、醒目;视觉上呈现直接、明显、简洁、突出、图案多样的特征。
这些差异来源于线上客户的自然选择,商家不断总结,反映在推出的新款式中。
这样的差异会随着设计发展逐渐深化。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直接反应我国网络销售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它所呈现出来的设计面貌是亲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如果能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加以总结,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方法进行提炼,结合设计师自身的原创能力,就更能创作出符合网络销售消费者审美的设计,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因此,研究我国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这对皮草设计师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我国有意向“触网”的皮草品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三、研究现状
目_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方面相关研究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没有特别多的研究资料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应该能对打算“触网”的实体企业有所指导,是值得研究的。
四、提纲
ABSTRACT
1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及目的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2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皮草服装概述
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皮草服装的定义
网络销售的皮草服装概述
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及其与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的不同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材料的区别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轮设计廓形的区别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工艺的区别
3皮草服装设计方法研究
皮草服装设计方法概述
多种简单工艺交替运用法
线条、块面、图案元素重复使用法
局部亮点设计法
多元素呼应法
潮流轮廓转移法
不同材质交替使用法
4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实践
实践方法与具体内容
设计灵感与效果图
设计立裁与打样以及具体工艺实现
实践作品成衣展示
5结论
全文总结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企业负责人直接访谈法,资料研究分析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
年,卷(期):页码
示例2:2000(1):23-26.
年(期):页码
(2)对从合期中析出的文献,在圆括号内注明合期号。
年(合期号):页码
(3)凡是在同一刊物上连载的文献,其后续部分不必另行着录,可在原参考文献后直接注明后续部分的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等。
示例:年(期):页码; 年(期):页码
1981(1):37-44; 1981(2):47-52.
(4)凡是从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应在报纸名后着录其出版日期与版次。
示例:2000-03-14 (1)
年 月 日 版次
[1]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 黄荣怀,曾兰芳。 网络化学习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J].中国电化教育,2002,44(8): 46-51.
[3] OU J P,SOONG T T,EASTON K S,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Eng, 1997,38(3):358-361.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1] 顾得均.航空电子装备修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xx:65-70.
[2] 张勇,毛凯,杨光等.VXI 总线及其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xx,14(8):1072.
[3] 俞思文.DAQmx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xx.
[4] 王 朕,刘陵顺,刘学峰.基于 AT89S52 的机载电气盒测试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xx,17(8):73-75.
[5] 高金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器测试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xx.
[6] 朱旖,杜建军.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结构和标准[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xx,27(8):72-73.
[7] 郑叔芳,刘桂安,马鸿韬,等.飞机继电器盒微机自动检测系统[J], 航空工艺技术, 1987(3):15-18.
[8] 朱宇杰.PXI 总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xx.
[9] 项学智,开湘龙,张振宇.基于 PXI 总线的矩阵开关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xx,32(12):76.
[10] 王诚成,应朝龙,周亮等.机载设备通用 ATS 自检适配器设计[J]. 宇航计测技术,20xx,30(1):61-65.
[11] 张树勇.飞机继电器盒综合检查仪研制[D].沈阳:东北大学,20xx.
[12] 陈亮,曹兴冈.基于 PXI 总线的电子装备测试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xx,11(33):8243-8244.
[13] 陈华婵,孙卫真,何积铨.多通道信号隔离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xx(28):158.
[14] 董勤鹏,熊华钢.基于某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xx(21):147-148.
[15] 奚全生,李鸿飞. VXI 和 PXI 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xx,15(11):11-12.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XXX:
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演越烈,很多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的所在,他们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就使得哥特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痛苦就是我生活的选择。所有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新生。哥特主义中的时尚全是黑色的,态度全是阴暗的,风景全是模糊的,而这种风格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哥特风格的服饰极端且偏激。典型的哥特打扮,复杂纹路的银饰,黑眼圈和悲伤麻木的表情,这对于很多颓废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一种反抗的精神。你可以试着“哥特”起来,用一种世界上最唯美、最自我的文化装扮自己成为了当今年轻人的流行话语。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概 述:
传统的哥特式服装几乎全以黑色为主,强调的是衣服的层层叠叠,复杂与繁琐。给人以冷酷,沉闷的感觉。哥特时装经历了中世纪、维多利亚、朋克摇滚的洗礼,在依旧保持其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之外,在整体造型上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优雅、完美、精致成为了哥特潮流的关键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造皮革、塑胶这些大行其道的面料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轻盈的雪纺、柔软的锦缎和奢华的皮草。如今的哥特式服装依旧保持着哥特的冷静和理智。随着哥特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些浓郁华贵的色调,如暗红,深棕,宝蓝也开始露面。哥特的黑色系被点亮。哥特服装强调的是设计感,从不对称的裁剪,维多利亚式的层层褶皱,披披搭搭的布条,突出的是一种沉闷的气氛。哥特厚重的皮革与轻盈的纱面料的对比,使整个服装格外有平衡感,从宽松款式向紧身款式转变,给人以奢华精致的感觉。
主 要 研 究 内 容1、此次以“哥特魅影”为设计主题,主要是想反映一种激进、散发、野蛮的反抗情绪。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他们想要突破这种压抑、沉闷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走哥特主义路线,并为之疯狂,哥特的冷酷、沉闷能使他们获得新生并发展个性。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反抗的精神,强调的是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
⑴服装款式:对于哥特式服装而言,强调的是不对称的裁剪,以及印花图案的运用,倡导服装款式的奢华精致。
⑵服装材料:哥特式服装所采用的面料主要为棉和缎类,少量的丝绒和蕾丝,以及适当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皮质和大量的纯黑色皮革。
⑶服装色彩:主要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
⑷服装工艺:大部分采用立体裁剪对服装进行制作,强调的是服装的夸张、不对称、奇特、轻盈、复杂和多装饰性,以及频繁的使用纵向延伸线条。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可行性论证等)
我的毕业设计完成,主要围绕“哥特魅影”的主题,通过以下方式与过程进行:
(1)通过查阅服饰类期刊杂志,如《爱丽女性》、《ELLE-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与服装相关的书籍,了解哥特式服装的发展历程及流行趋势,进一步扩展设计思路与设计内容。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涉及的.对象是年轻人群体,主要针对他们对哥特式服装的喜爱倾向及满意度来调查。确定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提纲与内容。
(3)毕业设计期间,整合资料,完善设计方案,结合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设计手册的研究成果,制作完成系列服装成衣。
研究工作安排及进度
1、20xx年12月初-12月中旬,接受任务书,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资料文献;
2、20xx年12月中旬-12月底,确定论文或设计题目,撰写开题报告并审核通过;
3、20xx年1月初-20xx年1月中旬,确定毕业设计手册提纲和服装系列作品设计草图;
4、20xx年1月中旬-20xx年3月下旬,完成毕业设计手册一稿和服装系列设计作品一稿;
5、20xx年3月下旬-4月底,完成毕业设计手册二稿和服装系列设计作品二稿,开始制作服装成衣;
6、20xx年4月底-5月底,完成毕业设计手册正稿、系列设计作品效果图正稿和服装成衣制作工作。
参考文献目录
①《成衣工艺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张文斌
②《服装材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静
③《礼服、设计、结构、工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康建春、向东
④《服装立体裁剪》 辽宁科技出版社 纪婧、田宏等
⑤《时装画表现技法》 辽宁美术出版社 王弈、王群山
⑥《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 冯_、刘海清
XXX
日期:20xx年X月XX日
标注参考文献利于资料检索收录。
如果论文没有标注参考文献,就无法进入权威性的论文数据库,无法体现其社会效益。
标注参考文献可以增加论文信息量。
标注参考文献则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需列出核心观点与重要数据,从而突出主旨要义,缩减论文的篇幅。
与此同时,标注参考文献能使论文显得结构清晰、节约篇幅、语言精练、扩充容易,这也是众多知名学者引用较多参考文献的原因之一。
标注参考文献便于科研成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是真实地反映论点、数据、资料的主要依据,可以向读者提供检索信息资源的正确线索,也是鉴定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王 静,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O SEVEN A+新概念清吧 VI 设计》。论文是在胡红忠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功能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功能和意义。
VI 视觉识别设计是企业CIS(Corporate Identity)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对其内在质量和市场定位的可视化图形设计方法的使用和可视化的结果,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运行和周围的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最直接、最常见的信息平台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伴随社会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倍激烈。伴随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展,企业 VI 视觉识别设计通过与企业推动品牌战略有机的融会在一起,使企业 VI 视觉识别设计发展到崭新的高度与地步。企业的VI视觉识别设计通过视觉识别和科学传播的有效也显的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VI作为一个商业经济的标志,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是受社会经济、企业文化、艺术风格多方面影响的;同时它担负着对信息诉求的传播,有着很强壮的社会功能性。随着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无品牌意识到品牌阶段,大致经历了一个从VL意识重视冷漠的过程。现在,VI形象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公司品牌的内涵和精神,该VI设计的研究应站在文化社会学的高度,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探索与思考。而且VI设计和企业发展的问题相关,对通信科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和其他方面的分析,也有必然的积极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 VI 设计的概念,VI 设计的基本原则,O SEVEN A+新概念清吧VI 设计的基本流程和 VI 设计元素的概念,所有的过程和设计经验,明确 VI 设计。通过整个设计,让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对企业 VI 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图形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论文题目:针织女_的基本纸样研究
1、立题依据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内衣业蒸蒸日上,由于用料少附加值高,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内衣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中国的内衣市场,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最具活力、成长最快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
科技的发展促使内衣裤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内衣是内穿服装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普通内衣、修身(矫形)内衣和装饰(情趣)内衣三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面辅材料的运用以及大众衣生活中对内衣类产品消费日趋高裆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饿倾向,促使针织内衣_的结构在设计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型面料的不断涌现使内衣的造型和结构产生了变化。如:纯纺包覆纱类针织弹力面料性能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传统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能,改变了相对宽松才能达到舒适的内衣结构设计的传统习惯。其次,国际流行时尚潮流的同步化使我们在内衣设计上应该充分满足消费者追求流行时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供各种风格和功能的产品种类,例如不同服装与不同内衣的穿着搭配、不同人群不同场合对不同内衣的选择,而这些不同功用内衣的结构是有差异的。再次,内衣加工的专门化、设备的专业化以及人体采寸数据的精确和产品规格的掌控,这些技术均对内衣结构制板产生根本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无疑是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技术日益复杂和精微的根源所在。从内衣研发的角度而言,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是建立在结构设计师对人体静态动态结构的认识、对内衣纸样结构规律的理解、对内衣的舒适性功能性的把握以及对流行时尚和审美情趣的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上的。
女性_结构设计根殖于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而有其特殊性
服装结构设计的普遍规律体现在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具体的应用方法上,这与女_结构设计在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一致,只是由于_的裁片作用于人体结构中的部位和作用与普通服装不同而存在差异。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平面的布料转化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的服装立体造型的首要途径。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假助于基本纸样来认识服用人体结构的特征并进行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共识。基本纸样的造型形态和构成方式因不同的人体部位和不同的服装种类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具备三方面的特征:首先,基本纸样是人体作用于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是立体的人体在基础服装(或部件)成型过程中的平面形态,因此,基本纸样体现了相对静态下人体外形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在一定动态状况中人体运动规律对服装的要求。其次,基本纸样可以随生产实际的要求而设计成不同规格的基础纸样(也称基础样板、基型板或母板),体现为不同的款式设计中能达到相同规格要求的优势。再次,不同的基本纸样其构成形态均呈现为所对应的基本款式的典型样式,据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款式、结构变化上的方便。
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同样符合服装造型的普遍规律,以_为例,其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进一步体现了服装基本纸样的普遍特征。作为内衣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_的护体功能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修身功能和装饰情趣在内衣的时尚潮流中体现得那么令人眩目,但从日常适用的角度出发,实用功能无疑是此类产品审美情趣的基石和大众的选购依据。除了面料性能,_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是服装舒适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构成舒适感的衣内小气候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的作用,如:松紧度、运动量、余缺(浮余)量、透气性、摩擦性等等,这些正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结构合理才能穿着舒适,即:结构的设计既要符合人体的静态要求更要符合人体的动态要求;既护体又舒适。从服装造型的规律和人体对服装的需求上看,要达到服装结构高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正是由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应用方式决定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女_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方法的研究,揭示服用人体结构、_基本纸样、_产品纸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实基本纸样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认识途径和人体之于服装的媒介与桥梁,基本纸样是服装结构设计普遍规律的集中体现。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实验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立体裁剪和平面构成的公式完成对人体静态外形的复制。
(2)根据人体所需的基本动态和服用功能因素,进行分体组合,构成基本纸样。
(3)根据_不同性别、品种的结构分类,运用相应的基本纸样对典型性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实证其可行性,为服装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意义
香港理工大学于20xx年正式成立益德内衣专业学院,20xx年9月开办全日制学士课程。而国内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实质性的“内衣结构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多只是在服装设计课程内加些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基本停留在平面图的形式,结构和工艺研究则基本无暇顾及,局限性显而易见。因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国内内衣行业在岗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师徒传承或自我摸索来开展工作。这有孛于内衣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势态。从技术层面的现状看,以针织_为例,长久以来其结构设计通常依靠经验的定规定数实施,虽然便捷却缺乏科学依据,由于数据的随意性大,教学推广中很难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达不到以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的要求。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种传承方式从根本上就不能适应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对内衣而言,产品创新的基础首先就是技术创新,就应该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人体的分析,产品的分析、揭示基本纸样的获取、基础样板的设定以及应用方法和规律。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内衣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以“女性_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研究为例,寻求内在规律、探索有效方法、创设针织内衣结构设计的新途径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内衣消费的急剧增加,内衣设计的专业性、内衣技术的独特性开始被行业所认识。近年来,在国内外有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对针织_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 1999年10月,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爱慕内衣公司共同筹建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人体体型分布、服装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涉及到部分内衣_的结构基础研究。
部分内衣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内衣结构设计的方法。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6月出版了印建荣、常建亮两位内衣行业资深制板师编著的《内衣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一书。通过大量的纸样实例进解了内衣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纸样设计与具体打板的操作方法,还涉及到了内衣纸样的放码与排料、计料以及各类内衣的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有针织_结构设计的部分内容。印建荣还通过到国内各服装院校开设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内衣结构设计技术的推广。
刊登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xx年第10期,由王东晖,徐东撰写的论文《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对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证。由潘健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出版的《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一书对服装人体工效学作用于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作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这些均对内衣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江南大学沈雷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薛福平副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贺庆玉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等书中均有部分章节讲述针织_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