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3
2023 / 11 / 24
针对有关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开发,本文将从Java语言的特点、安卓手机架构、Java语言安卓手机软件开发的优势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的脚步越来越快,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也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Java语言是安卓手机软件开发的基础,甚至在 Android系统中也用到了Java语言核心类库中大量的类。之所以要开发安卓软件,不仅仅是因为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强烈,更是因为手机市场的竞争所致。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通信软件平台是获得行业竞争力优势的关键。
一 Java语言的特点
安卓应用的开发语言是Java语言,因此分析安卓手机软件的开发,应先认识Java语言。它是计算机语言中发展得最快的。概括起来Java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Jav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的特点,比较易于被人们所理解。现实中任何实体都可以看作为对象,并归属于某类事物中,也就是说任何对象都是某类事物的事例。如果将传统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解释为以过程为中心以算法为驱动的一种“算法+数据”的程序编写语言,那么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则可以说是以对象为中心以消息为驱动,是“对象+消息”的程序语言。Java语言具有很强的封装性。所谓封装,就是用一个自主式框架把对象的数据和方法连成一个整体。面对对象的封装性、多态性和继承性,使Java语言的交互功能越来越成熟。
第二,Java 语言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特点。Java语言最初设计目的是应用于电子类消费产品,因此可靠性要求较高。Java语言虽然源于C++语言,但它克服了许多 C++语言的不可靠因素。如显式的方法声明可以确保编译器发现方法调用错误;不支持指针,可以防止内存的'非法访问;自动单元收集可以避免内存丢失等导致的问题;解释器运行实时检查可以发现数组和字符串访问是否越界等,都保证了Java语言的可靠性。Java语言通过自己的安全机制还可以防止病毒程序的产生,减轻下载程序对本地系统的威胁、破坏。在解码器内还有字节校检器进行检查,来自网络的类则由类装载器负责装载到单独的内存区,避免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干扰。这些机能使Java语言成为安全的编程语言。
第三,Java语言具有体系结构独立的特点。以往所通用的程序语言都有只能在统一体系的计算机结构中运行的弊端。而Java语言的运行与计算机结构无关,在任何系统中都可以随意运行。
二 安卓手机的架构
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基本架构包括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程序库、运行库和数据库。首先是应用程序。安卓手机软件会跟同一系列的核心应用程序一起发布,它包括一些客户端,短消息程序,日历、地图、浏览器等管理程序。Java语言是安卓手机程序的编写工具,大大提高了安卓手机交互的可能性。应用程序框架是指开发人员访问核心应用程序所使用的主要框架。框架的设计简化了一些组件的重用频率,在遵循框架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一个程序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可供任何其他的应用程序使用的功能块。框架的重组机制还为用户替换程序组件提供了便利。安卓手机软件的数据库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库相比有着极大的优点,更易于管理,更新方便快捷,因此Java编程语言的安卓手机应用软件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三 安卓手机软件开发的优势
在科技信息化时代,安卓手机软件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安卓手机软件的开发有强大的谷歌作为后盾。其次,开放软件开发的组件,可以让第三方的开源社区方便快捷地开发众多实用的Android应用程序。而且与手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龙头公司联盟,并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通信软件平台,程序的可移植性好就变成了安卓手机的优势。当前,由于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而造成手机间文件格式错乱,信息无法顺利流通的问题很普遍,如今只要使用安卓操作系统平台,就基本不受硬件装置的限制。另外,安卓手机的广阔发展前景也是软件开发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安卓系统非常热销,还推出了安卓手机软件其他的一些产品。根据资料分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3多亿部的移动设备使用安卓软件,手机就约占60%。安卓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致力于开发互联网在线传播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开发和推广更多功能更强的安卓手机软件。而且随着Java语言的升级换代,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开发也将持续不断发展。
四 结束语
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开发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做出了无可比拟的重要贡献。安卓手机应用软件的服务范围已涵盖到商城、酒店、汽车、医疗、地产、旅游、美容、服装、传媒、娱乐等产业,人们的通讯、购物、学习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软件带来的便利。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手机软件开发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今后还需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摘要】主要介绍基于安卓系统手机WiFi的家用智能遥控器客户端的开发。通过在安卓手机上开发遥控器界面,并载入多个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设备的遥控器指令数据包,借助WiFi转红外模块译码成与家电相匹配的红外信号,使实物遥控设备数据化,实现“一个家庭只需一个遥控器”的目标,为人们提供一个智能舒适、环保节能的居家环境。
【关键词】安卓系统;WiFi;红外遥控
一、引言
由于红外遥控器价格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许多智能家电设备仍普遍采用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包括电视、空调、DVD机、电视机顶盒等等。然而,随着家庭中智能家电设备的增多,红外遥控器数量也在增加,一个家庭使用的遥控器数量少则数个,多则十几个,这会带来三大问题:
(1)数量众多的遥控器给使用者带来使用和管理上的不便;
(2)红外遥控器使用的一次性碱性电池,废弃后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3)遥控器意外损坏后,很难找到匹配的遥控器。
基于安卓手机WiFi的家用智能遥控器,可同时控制多个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家用电器,取代传统的实物遥控器,实现“一个家庭只需一个遥控器即可控制所有红外遥控的家电设备”的目标,极大减少遥控器数量和一次性电池的使用量,为人们创造便捷舒适、环保节能的居家环境。
二、系统的结构
整个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软件、WiFi转红外模块,客户端软件通过WiFi,将已编码的数据通过WiFi传送至WiFi转红外模块,然后WiFi转红外模块根据编码规则,传递指令至内部红外发射模块,实现红外数据的发送。
(一)家用智能遥控器客户端的构成
1.键码数据包的采集与设计
(1)键码数据包的采集
红外遥控器的编码格式通常有NEC。
NEC格式的特征:使用38kHz载波频率,引导码间隔是9ms+,使用16位客户代码,使用8位数据代码和8位取反的数据代码。
随着家庭电器种类、型号的不断增多,相对应的遥控器也随之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存取与更新家电遥控器的红外代码,需要为繁多冗杂的代码建立一个数据包。
(2)遥控器按键数据包的设计
由于红外协议各不相同,并且又相互不兼容,所以直接发送红外数据会导致WiFI转红外模块处理十分繁琐。因此,收集多种红外协议数据,按照自定义编码规则,将多种协议编码化,并保存于后台数据库。
为了实现按键界面与遥控器数据包的匹配,定义数据包格式如下:
文件起始标志位4位。
键码属性128位:设备的信息,访问中文字库编码、ASCII码。
载波频率4位:35-42kHz;分辨率,以适应不同载波的遥控器。
键码编码:对遥控器界面软件的所有按键进行编码,键码位数根据实际红外协议确定。
2.遥控器界面软件的设计
(1)数据库设计
安卓操作系统采用标准SQLite数据库,提供管理数据库相关的API。利用SQLiteOpen Helper类中的onCreate,Call Back方法以及onUpdate,Call Back方法创建与打开各种遥控器红外代码表Table,存进数据库中,方便数据的及时更新。
(2)按键与数据包匹配
在手机界面中,每个按键都与其相对应的红外代码相匹配,即按键功能与数据库中各种遥控器数据相连接。通过调用getReadable Database,方法当用户按下按键时,软件会查找数据包,将与该按键相连的数据包数据,即相对应的控制家电的红外代码以WiFi的形式发送至WiFi转红外模块。
(二)WiFi转红外模块
本模块负责数据接收、红外发射。包含WiFi数据接收与传送、串口数据解析、红外电平发射。采用WiFi芯片USR-WIFI232,提供WiFi信号及获得客户端所发送数据,再将数据通过串口传送至中控CPU。
本模块内部采用单片机作为中控CPU,处理编码化数据与红外协议的转化。由于单片机价格低廉,资源足够,功能满足中控CPU的需求,因此,采用单片机作为中控CPU。在单片机程序中设置多个红外协议入口点,当编码化的数据传送至单片机后,按照自定义的编码规则,寻找对应的红外协议入口,从而发射对应的红外电平。
中控CPU功能硬件电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及红外发射电路成。在中控CPU程序中,包含定时器功能、串口数据读取功能、红外电平控制功能。中控CPU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定时器功能主要是用于产生载波,并与红外信号叠加,从而提高红外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抗干扰能力。串口数据读取,将WiFi芯片传递的数据加以分析,按照自定义的编码规则,进入不同的红外协议功能函数。红外电平控制功能,实现具体的红外协议函数,通过串口读取功能提供的数据,发射出匹配的红外信号。
三、实验测试
本次试验采用专用的红外测试仪器,可以监测到红外信号并将其波形显示出来。采用安装客户端的安卓手机及WiFi转红外模块,对比于实物遥控器。将实物遥控器、WiFi转红外模块都对准红外测试仪器。按下实物遥控器的某个按键之后,观察红外测试仪器显示的波形,如图3所示;接着按下安卓手机上对应的遥控器按键后,观察红外测试仪器上的波形。
由图3、图4可以看得出,安装客户端的安卓手机及WiFi转红外模块可以实现实物遥控器的功能。
四、结束语
本项目设计的运行在安卓手机上的新型遥控器,实测数据证明,其实现的功能与原配的实物遥控器性能一致,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各种实物遥控器,实现实物遥控设备数据化,降低成本。由于它基于安卓手机平台,具有成本低、扩展好、“一机多控”、环保、智能等优点,作品成熟后,具有较高的市场应有价值。
[1] 苏祥. 基于耦合锯齿时空混沌的虚拟光学加密系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 高继明. 数字图书馆中的用户管理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3] 贾蕤铭. 基于Android系统的动态密钥管理方案的研究及实现[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郑亚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钥管理方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慕莹莹. 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6] 蔡维. 基于RSA的可截取签名方案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7] 陈志强. 基于质心漂移聚类算法的LBS隐私保护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8] 陈凯. 融入隐私保护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王筱娟. Ad-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的相关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0] 于晓君. 基于MSC Pool的VLR备份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1] 周静岚. 云存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2] 秦树东. 音频数字水印算法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孙佳男. 即开型电子彩票发行方案的相关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4] 孙龙. 可否认加密与可否认协议[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5] 樊睿. 门限代理签名方案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16] 易玮. 可搜索加密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7] 俞惠芳. 基于自认证的签密体制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8] 王会歌. 基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的若干签名方案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9] 贾续涵. PKI中证书撤销机制和具有前向安全性的数字签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0] 宋福英. 电子政务系统若干安全问题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1] 庞雅丽. 基于统计的中文新闻网页分类技术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2] _龙. 可截取签名体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3] 于成尊. 代理签名与多银行电子现金系统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4] 蓝才会. 具有特殊性质的签密相关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25] 左为平. 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体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1] 李凤银. 电子公文中多人签名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06)
[2] 倪红军. 基于Android系统的数据存储访问机制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06)
[3] 圣伟. 加入Android阵营--记首届亚太地区Android技术大会[J]. 程序员. 2009(06)
[4] 金晨辉,孙莹. AES密码算法S盒的线性冗余研究[J]. 电子学报. 2004(04)
[5] 尹京花,王华军. 基于Android开发的数据存储[J]. 数字通信. 2012(06)
[6] 叶晓静,黄俊伟. 基于Android系统的多媒体播放器解决方案[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24)
[7] 秦凯. Android开源社区应用项目开发的效率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8] 李钰. 基于Android系统的行人检测设计[D]. 天津大学 2012
[9] 黄鑫. 基于Android的大学生个人课程助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厦门大学 2014
[10] 祝忠方. 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终端的设计和实现[D]. 北方工业大学 2014
[11] 房鑫鑫. Android恶意软件实现及检测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12] 张嘉宾. Android应用的安全性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13] 黄莹. 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多方通话软件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4] 赵朋飞.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Google Android分析[J]. 科技视界. 2011(02)
[15] 刘仙艳. 移动终端开放平台-Android[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04)
[16] 姚昱旻,刘卫国. 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开发研究[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11)
[17] 陈昱,江兰帆. 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研究[J]. 福建电脑. 2008(11)
[18] 梁雪梅,盛红岩,周熙. RSA算法体制研究[J]. 计算机安全. 2006(12)
[19] 易红军,佘名高. MD5算法与数字签名[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6(05)
[20] 王尚平,王育民,张亚玲. 基于DSA及RSA的'证实数字签名方案[J]. 软件学报. 2003(03)
[21] 王雯娟,黄振杰,郝艳华. 一个高效的基于证书数字签名方案[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06)
[22] 程桂花,齐学梅,罗永龙. AES算法中的多项式模运算及其性能分析[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09)
[23] 叶炳发,孟小华. Android图形系统的分析与移植[J]. 电信科学. 2010(02)
[24] 吕兴凤,姜誉. 计算机密码学中的加密技术研究进展[J]. 信息网络安全.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