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3
2023 / 11 / 24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
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摘要:
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面向社会,不仅要为学生普及基础的艺术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知识、吸收音乐知识。文章具体探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音乐实践;实施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艺术教育具有综合性特征,艺术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缺一不可。许多教师忽视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认识到音乐实践的意义,探讨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
(一)提高音乐素养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我国推行教学体制改革,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也面临一些新变[1]。在过去,很多教师束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下,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没有将理论熔铸到音乐实践中,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展音乐实践,可以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结合。
(二)掌握音乐技能
在音乐实践中,学生需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音乐实践需要以音乐理论作为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熟练运用音乐理论,才能提高音乐实践水平。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会对音乐实践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音乐实践,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教师也能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
(三)促进团队合作
高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具有独立性和孤立性。这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音乐实践大多是团队活动,学生需要加入小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和其他团队成员建立友好关系。在音乐实践的作用下,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获得友情。
(四)突出主体地位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既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领导者,就某一话题展开分析;学生也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参与者,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2]。
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认知不足
音乐实践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音乐实践水平,高校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实践,科学规划音乐实践课程。高校最终要面向社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化音乐实践认知,拓宽音乐实践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在高校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学生逐渐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否定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实践形式单一
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具有统一性,音乐理论是音乐实践的指导,音乐实践是音乐理论的基础。一些高校举办了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演出、音乐剧表演等等。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大多为学校的优等生,其他学生很难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偏重学生艺术行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发展存在短板[3]。
(三)实践内容匮乏
上文已述,高校最终面向社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目标密切相关。为了使人才培养有章可循,高校应该对人才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实践时没有考察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也没有对音乐实践内容进行适时调整,致使学生个人能力和市场需要相距甚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四)实践机会较少
纵观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可以发现音乐实践的比重较小,音乐理论的比重较大。由于音乐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很难获得音乐实践的机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历史、声乐知识、乐器使用等等,理论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能发挥效用,许多教师以理论教授为主,没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践行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音乐实践计划
只有制定科学的音乐实践计划,才能为音乐实践提供引导,凸显音乐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了制定合理的音乐实践计划,高校应该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学习理论后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高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介绍音乐活动,并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按照内容的不同,音乐实践被划分为各个阶段,高校应该对每个实践点进行优化管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学校在开展音乐实践之前,应该对实践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校园歌手比赛为例,学生在开展校园歌手比赛之前,需要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意愿。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音乐活动充满期许,高校可以正式组织开展比赛。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音乐活动具有大型性特征,高校应该将体育馆、操场、汇报厅等作为音乐活动场地。如果音乐活动场地是露天的,高校还应该综合考量天气要素,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应急方案。音乐实践的每个环节都至为重要,高校应该派遣专业人员,对音乐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此发挥音乐实践的实效性[4]。
(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特征,对学生进行层次性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将学生分为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两类,在音乐实践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学习需求不同,音乐实践指导需要因人而异。以非毕业生为例,非毕业生还要进行后续的音乐学习,其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更多,教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偏重音乐技能的训练、乐器使用方法的讲授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音乐理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音乐比赛、校园音乐剧表演等活动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以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从事相应的音乐工作。为了让学生充分满足职业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创作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自主音乐表演等等,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不断丰富实践内容
高校举办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场音乐实践活动都能收获成功。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反应能力、救场能力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当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设备出现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清唱技能,让学生在无伴奏情况下进行表演;当活动场地出现问题,教师应该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始终培养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帮助学生正视音乐实践。
(四)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在传统音乐实践过程中,高校以校园作为主要活动场地,限制了音乐实践活动的范围。为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应该将音乐实践扩展到校外,和演出单位进行积极合作。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内组织校园歌曲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校外演出。在与演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后,高校应该让学生进行商业演出,不断扩大音乐实践的舞台。综上所述,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也逐渐多元化,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有更高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提高音乐实践水平,扩展音乐实践空间,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让高校艺术教育中音乐实践随着社会进步和需求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程,姜子威.“校团合作”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7(8):172-174.
[2]郭玮.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共赢--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学校音乐教育论坛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2):127-131.
[3]魏莉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评《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37.
[4]廉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J].教育界,2017(3):132-133.
[5]曹晖.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化钢琴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神州,2017(32):188.
一、对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我校的学生,很多是新移民子女,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但平时忙着上班、打理生意什么的,孩子的生活、教育什么的很多时候都交给老人家负责,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端就出来啦!这时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显得优为重要了,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教育的初始阶段,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也一直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作为重点来抓。
二、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根据思想品德的内容尊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知道,思想观念的树立、情感的转变,习惯的养成,意志信念理想的形成,都不能立竿见影,欲速则不达。小学生的德育内容很多,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及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国情教育,又有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珍爱生命、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等教育,另外还有遵纪守法,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
(三)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都以形象,色彩去感染儿童,能很自然地与思品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画小白兔讲小白兔的善良、温和、爱卫生;画老牛讲老牛的勤劳、勇敢,有恒心;做纸玩具讲变废品为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养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人生观。
三、不同年龄特征的思品教育方法
(一)渗透法。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的接受能力,对低中年级采取讲故事、看录像、读诗歌、听音乐等方法,将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其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及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有时上几分钟的课,就开始三五个小朋友在交头接耳的讲话,或是坐不住了,或是玩学习用具,这时我通常会讲一些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学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诱导法。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画“船儿漂漂”的主题目画时,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番禺渔乡进行讨论:大海、鱼儿、渔民的相互关系,通过讨论,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对比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通过成功与失败、虚心与骄傲、繁荣与落后不同结局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比较繁荣与落后的不同结果:旧中国的贫弱挨打和新中国的强大不可侮辱,使学生油然而生爱祖国爱新生活的情感,再画升国旗的创作画时就格外生动……
(四)讨论法。是诱导法的引伸,有计划地把儿童分组或全班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作热情,收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如记忆画“节日的餐桌”,“美丽的叶子”;故事画“巧救小昆虫”等,通过讨论孩子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参与意识,调动了记忆思维活动与创造思维活动。
1.节奏节奏既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形式特点的运动方式,也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之一,昼夜的交替、钟表齿轮的转动以及火车的车轮声等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如,列宾的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画面中人物高低错落的排列,迸发出十分强烈的节奏感,从而让观赏者切实感受到画面所带来的力量感。2.韵律韵律的作用是在画面节奏的基础上赋予美术作品强弱起伏的情调,能够为观赏者带来抑扬顿挫的艺术美感。在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韵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画面线条的起伏转折、前后呼应等,既增强了作品的美感意蕴,又为作品增添了情感传达。
所谓素质,并不仅仅是指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通过了解、体验从整体上将各种文化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养,完善自身人格。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来培养其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研究和表现物质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
一、简析美术类学生特点
第一,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从小就开始接触艺术,个性比较鲜明,偏感性,不愿意被管束,思维活跃的同时缺少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政治觉悟不高[1]。第二,自我认同程度高,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勇于接受和面对社会中的竞争,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差,面对失败的时候不会对自我进行反思,总是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且缺乏一定的公平竞争意识。第三,只注重专业课程,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没有扩展知识面的意识。
二、蕴含于美术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使美术教育更贴近现实
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优越,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浓厚的专业情结,对周边的人、社会、环境缺少一定的关注,但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同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国家史事、政治观点、社会时事、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熏染来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现实。
2.实现美术教育大众化和人性化之间的融合
教育本身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尊重其人格,欣赏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才能,为不同学生创造出适合其学习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即教育的大众化,美术教育更是如此。美术教育本就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需求的差异性,以使学生发挥出其个人的特点和潜能,实现自我,避免学生思想的僵化,即美术教育的人性化[3]。为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教育中更好的维持自身发展,美术教育应通过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这种隐性、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对学生情操的潜在熏陶。
3.促进美术教育中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融合
因为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美术家,同样的,一个没有内涵和高品质的人也必定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因此,美术教育也应当跟随社会主流,以社会主义为指导原则和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做到艺术与思想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的有关民族历史、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了解到属于民族的,或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既得到艺术熏陶,又得到思想政治熏陶,既向学生传播了知识,又使年轻一代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的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意识,培养了高尚情操。此外,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美术教育也逐渐向着开放、多元和世界性方向发展,不断传入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既能保持和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又能吸收多元文化精华的有效手段,使美术教育具有民族性,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4.推动美术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融合
所谓教书育人,重点在人育,教学生如何做人,美术教育也是一样。艺术本身最初的目的也是安慰人类精神,将人类的品性和道德引导到最高点[4]。就如同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艺术是美的灵魂,其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育、心育,更是对整个人的教育。艺术对人的智慧和心灵可以起到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全方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使学生在理解心灵美和外在美方面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辨别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为健康审美观的树立和审美的自觉性和追求上打下良好基础,将美术教育中美和艺术的教育同人性、生活、社会中的道德紧密相连,树立良好审美观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
5.推动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将高度发展的那些社会理性转化,然后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和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操,最终完善他们的人格[5]。因此,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之中,发挥其真正作用,就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脚步,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祖国的热爱,勇于追求理想,实现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一样,都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从鲁迅先生的“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都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在规范受教育者行为,完善其品德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推进美术教育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材料,难以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综合材料绘画结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对于有效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该文从介绍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期为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中小学;美术教育;作用
绘画是人类智慧和天赋的集中表现,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创造力。中小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较强,教师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采用综合材料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创作艺术绘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材料绘画基本情况分析
二、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综合材料绘画深度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将其积极应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增强美术教育活动的多元化特征,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与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综合材料绘画涉及多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特征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中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想象力较丰富,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将其重新剪切和拼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些自己较感兴趣的日常用品和材料,将其带入课堂,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针对各种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与设计;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具体的创作主体,如一些长方体的物体,引导学生细致地想象长方体的物品类型,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创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各项材料,制作一些长方体类型的美术物品。
2.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创作的作品,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在主题方面的表现效果往往不够鲜明。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外界事物,并充分融合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教师应通过综合材料绘画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丰富的主题绘画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完成绘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突破传统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的局限,积极应用综合材料,切实丰富作品形式和内涵,更加全面地展现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3.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学习综合材料绘画,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够从具体的材料中,科学、有效地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材料。应用综合材料绘画方式,需要大量搜集并使用多种综合材料。面对大量的材料,学生需要从多项材料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某位小学美术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材料的性质、软硬度、颜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掌握不同材料产生的效果,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综合材料绘画的具体规律。
三、结语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充分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优势和价值,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潜能,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综合材料绘画的要求,促进美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林林,李英梅.浅谈综合材料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2]孙悦怡.为绘画披上个性外衣——试论综合绘画材料的视觉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5(19).
[3]王志琪.融合发展——刍议综合材料绘画对水彩画创作及教学的影响.西北美术,2017(1).
[4]赵希.浅谈高中美术绘画创作采用综合材料的必要性.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
戏曲如果没有了规范,将是如脱缰的野马,难以掌控。我们把这种用来规范戏曲的制约称为“程式”。戏曲的程式性主要是指戏曲当中人物的角色。我们俗知的“生旦净末丑”,正是对人物的表演特性的划分。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唱腔和表演形式等等。例如老生,老生通常是指中年以上,发音浑厚,站如钟鼎的人物形象,这类角色讲究端正刚直庄重肃穆,这都是有规范的。仅仅只是哭和笑,就分成了很多种表演形式,就算是一声咳嗽也要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展现出来。在台上,这“生旦净末丑”各有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其代表性的层面,从唱腔到呼吸都是有条例的。虽然中国戏曲没有那样逼真的模仿实际,它的表演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比较夸张的,但是这种夸张不能随心所欲的乱来,而是要有一个度。戏曲演员的表情、动作都是有制约的,例如在在表演身段上,凡是袖口有甩袖、抛袖、抓袖等;手有云手、穿手、三刀手等;足有正步、跑步、滑步、跌步等。程式化不仅是对人物神动作有所规范,对人物所使用的道具同样也有制约。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戏曲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研究,创造出了脸谱、蟒袍、水袖、长胡子、兰花手以及其他奇形怪状的道具兵器。中国戏曲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界限,这正是体现了戏曲的程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