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44
2024 / 07 / 23
20xx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1-9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万辆,同比增长400000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万辆,同比增长7000 o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8 986辆,同比增长1 600%。
与市场不断走热密切相关的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近期国家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见卜页表1。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和办法,经统计超过60%的示范推广城市已经出台了地方规划和扶持政策,这些利好极大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9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出现井喷之势。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xx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0113辆,同比增长将近11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589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2369辆。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质与用户需求的脱节也越发明显。由于新能源乘用车与传统汽柴油车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用户在实际驾乘新能源汽车时,关注产品品质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汽车的评价体系。因此,面对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的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评价研究尤为迫切。而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少,无法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指导。而基于用户主观评价的新能源汽车品质研究可以有效地定位用户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点,确定在用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改善和提升产品h}能提供参考。
1 评价体系
根据预调研,将用户关注较多的30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指标汇总,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关系和概念外延,将30个评价指标分为车内空问及舒适性、动力性、制动性、经济性、通过性、平稳性、可靠性等7个因素,建立起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评价体系。
2 研究过程
① 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调研的主要对象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样本的选择主要通过在公共充电站的拦防、网上论坛和车友会的约访等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余份,实际回收450份,有效问卷39C份厂用户主要来自合肥、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重点推广城市;车型涵盖IEV, E6,秦、E 150EV、众泰5008EV和晨风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②评价模型
在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上,引入嫡权法建立评价模型。信息嫡是用来刻画信息论中所包含信息的无序度的一个量,嫡越大说明信息的无序化程度越高,相对应的信息所占有的效用也就越低。基于这样的原理,可以将信息嫡引入到新能源汽车用户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中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通过终端用户的调查,建立有关各项性能指标满意度的数据序列,按照嫡权法模型计算数据序列的信息嫡,如果该数据序列的差异程度大,那么对新能源用户满意度影响越大,就赋予其较大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需要通过数据序列的差异程度来确定。
3 结果分析
② 动力性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动力总成的特殊性,在起步、提速等方面优势明显,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因此,在超车性能、起步时的动力表现等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小。但是在高速行驶时的`动力性和斜坡上起动性能的用户评价较为分散,权重较高,在今后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应当引起重视。
在动力性能方面,起步加速性能尤为受到用户的认可。在调查中发现,的用户认为新能源汽车的起步加速性能明显好于汽油车,而在这部分用户中,的人认为起步加速性能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明显的优势。
③ 制动性
制动性是新能源用户反映问题较为集中的性能,三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度都在50%以卜,而且不同车型、不同用户对制动性的评价差异较大,使各个指标在新能源汽车总体评价中权重较高,因此在车型改进和研发当中,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对新能源汽车制动性能的提升。
④ 经济性
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经
济性评价普遍较高,尤其
是在使用成本上看,新能
源汽车的优势较为明显。
但是用户对维修费用表现出了较大程度的担忧。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成熟,另一方面是保有量低,维修不便,成本偏高。而保养上来看,新能源汽车较传统汽车比,在保养项目和保养频率上都有所减少,目前主要的常规保养项目是更换齿轮油。因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保养费用的满意度较高,评价差异性较小,权重较低。
⑤ 平稳性
新能源汽车平稳性的表现一般,尤其是在湿滑路面和高速行驶时,用户对平稳h}的满意度较低,主要与当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缺乏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等安全配置有关。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的特性,保证了其在启动时的平顺性,在这个指标上获得了较高的用户满意度。总之,平稳性在新能源汽车的主观评价上比重较大,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改进当中应当给予重视。
4 结论
新能源汽车用户作为新兴的群体在对产品品质评价上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同性,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动力总成、主要用途、发展阶段等方面差异较大,造成用户在品质评价方面的侧重点与传统汽车的用户差异较大。把握这种差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改善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全国重点示范推广城市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用户(包括私人车主、出租车车主、新能源租赁用户和新能源企业集团用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嫡权法模型分析后,得到以卜结论:
首先,制动性能卜各个指标对整体评价新能源汽车品质具有较高的权重,但是用户满意度较差,尤其是在刹车距离及灵敏度方面,用户反应的问题较为集中。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在设计上,应该着重克服制动慢、刹车偏软的问题。
其次,车内空问及舒适性对于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影响较大。在该性能卜,座椅舒适度、后备箱空问、科技感、空调性能以及噪声等指标所占权重较高,而主流的车型在后备箱空问及车内科技感指标卜用户满意度较低,在新能源汽车的改进过程中应注重对空问及舒适性的改善。
第三,通过性差是用户担忧较多的问题。由于电池布置的原因,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底盘高度,直接影响了车辆越过障碍物的能力,同时对于电池进水的担忧,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涉水路段的行驶,这些因素均显著影响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满意度,在车辆的设计和研发中,通过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四,对于动力性、经济性和平稳性方面,新能源汽车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作为产品品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关键指标的处理仍需加大投入。如目前满意度较低的空调开启时的动力性、维修费用以及湿滑路而行驶的稳定性方而,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品质改善的重点之一。
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时间尚短,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方而暴露出的故障尚小全而,导致当前用户反映的问题较少。但是并小能放松对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的关注,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一致性上,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实现良好的产品品质,赢得用户的口碑。
核危机造成人们对于安全利用核能的质疑,但是气候变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物学专家将目光放在可再生能源上。圣母大学生物科学系与哲学系教授克里斯汀·施雷德-弗雷谢特在新书《谁能解决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而不是核电》中描述了可再生能源在核危机之后的大好前景。“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气候变化这一迫切问题最有效、最便宜和最合理的办法,而不是核裂变或‘清洁煤’”,弗雷谢特明确提出,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仍在继续的唯一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巨大利益。她以一个全面的案例反驳“核裂变是一个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行办法”这个观点,认为核电的可行性数据已被核工业和其支持者歪曲。她特别指出:“‘利用核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对财政负责的表现,安全且对弱势群体无影响’的观点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满足所有要求。”
纵观2011年对整个能源体系的研究情况,有些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如何完成能源体系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理查德·K.莱斯特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科学与技术政策中心主任、教授戴维·M.哈特在合作的新书《解锁能源创新:美国如何才能形成一个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体系》中提出了自己的能源创新观点。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籍论文完成之际,我特向指导和帮忙我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及关心支持我的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国辉教授。本文是在刘国辉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设计方案直至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刘国辉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感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所有的领导和老师,前三年的学习基础对我十分重要,是你们让我能够静静地坐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更多的营养,从而能够为自己进一步地加油充电。透过论文的撰写,使我能够更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通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得以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我为之服务的企业,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同时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相互帮忙,互相激励和关心。是你们让我在学习很生活中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来,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正是你们的关心和默默的奉献,给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在万般煎熬中完成了前面40多页连篇累牍的正文内容之后,总算能够开始写结束语,这应该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我也很高兴看到在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能设置“结束语”这么一个富有人性化的小版块。但我相信“结束语”在各位审阅论文老师心中的权重较之论文正文内容恐怕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学生随便写些东西充字数或者干脆写一套形式化的语言,相信各位老师也会足够大度,不去计较。但我想既然是设置了这么一个人性化的版块,不如就写些人性化的东西,想我所写,写我所想,为冷冰冰的论文增加一些人味儿,附带为论文充些字数。
论文的具体内容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不过是一些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的堆砌。主要想总结一下大学四年来对自己专业的感受。
如果说我大学四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就是车辆工程这个专业领域内有什么重要收获的话,那“培养出了对汽车的兴趣”绝对是最值得一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与以前初中、高中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是讨厌自己的专业,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未经深思熟虑就随便选了个专业,或者根据父母朋友的意愿选了个“好找工作的”专业,后来却发现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还有的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的专业,但他们最初的兴趣不但没有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反而被消磨殆尽,这是很可悲的。没有学习兴趣,在别人看来再好的学校再好的专业,对自己来说学习起来只能是索然无味,或者说至少会丧失很多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乐趣。
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很庆幸自己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开始喜欢上自己的专业,这种兴趣不再是自己初中、高中时单纯喜欢某些汽车绚丽的外表、花哨的设计,为自己认识很多车标而洋洋得意,或者只是因为某些车有不可思议的天价而一见倾心,这种低层次、低境界的兴趣在经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打磨之后已经逐渐升级。现在我的确还会钟情于一些外形设计优美的汽车,但我会更关心优美外形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它的风阻系数、涂装技术、曲面造型、车身材料、用的什么悬架、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器、又有什么特别的电子系统等等。同时我也深知,大学本科阶段的这些专业知识也不过是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即使是在我拿到车辆工程的学士学位之后,若论专业水平,也只能说是比普通的汽车爱好者多知道一些,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若论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则远不如该专业的专科学生以及在汽车修理店工作的师傅。如果非要冠冕堂皇地给自己贴个什么标签的话,只能说是个“汽车领域的非门外汉”。说这么多只是想提醒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太多!
能够最终完成这四年的本科学习和这篇具有“敲门砖”意义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感谢很多人和公司,无法一一列举,挑些有代表性的说说。
首先要感谢Google公司。Google公司的总部虽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但它旗下强大的搜索引擎的触手已遍及全球,惠及了千千万万苦于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莘莘学子,有了Google搜索引擎,我论文中很多精美插图的获得变得相当轻松。另外Google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号召力收购包括@LastSoftware公司的很多小公司,使该公司旗下的一款3D设计软件SketchUp可以免费下载使用。我毕业设计中的很多图纸和所有关于制动系统的三维建模都是用SketchUp来完成的。
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众多汽车专业书籍,该毕业设计论文中很大一部分的文字和计算公式都参考了这些书籍。
要特别感谢KelvinHulsey,它创立的KelvinHulseyIllustration,Inc.和该公司旗下的DavidKimble,猪本義弘,TonyMatthews等诸位工业产品插图绘制大师,他们用计算机绘制的精美汽车插图,代表了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水平,他们的插图作品让我对汽车专业的兴趣大增,同时对汽车内部的结构有了更加全面、细致和直观的认识。
最后还要感谢很多为我上过课的老师,感谢他们宽进宽出的教学态度,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全心全意替学生着想的无私精神,使得我各个学科的期末考试和历次课程设计都能顺利通过。这些老师是中国众多高校教授的代表,通过这些老师,我也见识了不少实用主义的工作作风和技巧,想必以后能从中受益。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xx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xx年1月14日,_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xx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xx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xx年9月8日,_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2、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考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
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 双模电动车与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 000元,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这对于目前没有开放补贴试点城市内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普锐斯的价格则在25万~30万之间。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普遍通过减免各种税收或直接补贴等方式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由于对消费者购买方面的激励不足,到20xx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仍将低于2%,而同时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主要因为政府强制执行降低CO2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
第一,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第二,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科研体制,防止少数企业的“拼装”车骗取国家补助和科研经费。在明确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把钱分配给真正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
第三,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四,合理规划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强外部性,是适用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更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
五、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补贴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更接近于普通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预测,“20xx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最多占总销售的15%,剩下85%仍然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现在起到20xx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