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4
2023 / 11 / 24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以下诸如此类的题目表述因为没有表达命题,都是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
面对未来_老年中国_谁为农民伯伯养老(属于疑问句)、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无须再论证)、加强立法,完善我国检察监督权(像领导报告,我国检察权监督的完善)、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论妇女权益的维护属于命题)、论区分抵押与质押权(论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区分属于命题)、坚持实行_严打政策_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坚持实行_严打政策_符合我国国情属于命题)、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谁为第三者责任险买单。
其次,论文不宜写成教科书体裁,但题目可以寻找一般教科书的三、四级题目来确定。
论违约责任(或者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该题对本科生来说,很难超出教科书的定论,实践中也无新意,故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题。
以我拟的题目为例来讨论。
除了自己思考外,要虚心征求和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不要盲目自大。
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朱静院士:博士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本科生毕业设计只有半年的时间,对他们的指导侧重于技术性,形成一个短期成果;硕士的培养则侧重于训练,可看作一种中期的应用研究培养;博士生学习时间较长,应放长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系统研究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他们掌握好试验的基本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之上的系统探究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系统训练。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纯理论类的题目是不适合用来做论文题目的。无论任何题目,像电解质生物可降解材料,还是茶氨酸合成技术,或是红霉素工程菌构建,都需要有许多的数据与实例、分析去支持,毕业论文是一个人几年甚至十几年学习的凝结,无论是本专论文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还是硕论的创造新知识解决老问题或应用老知识解决新问题、抑或是博论的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都是本着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路径来的,一个只有理论的题目,是一个只有问题提出而没有问题解决方法的论文,是残缺的论文。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才是一个不会被老师毙掉的论文。
选择的题目过大,会造成论文无法展开和无法驾驭。
论文选题要和字数相符合,否则会造成文字量的错位。
一篇5000字的论文,如果选了《中国生物医药工程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这种“生物学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或国家医药管理局X五计划发展红头文件”的题目,试问一下:连论文内容都没有展开,怎么可能写出来?如果要展开,那就要成倍的扩充文字,那么多文字,能否写的过来?就算写过来?自己能否驾驭?质量能否保证?文字写的越多,可被老师挑毛病和攻击的地方也就越多,你就不保证自己不疲于奔命的应付各种老师的刁难?
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依赖导师则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很不利。刘建明教授: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手把手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提供给你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传授者。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到哪里找,找到了如何鉴别这些资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的是到哪里找,而不是去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去研究,所以应该学的是到哪里去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