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33
2024 / 07 / 23
一、选题意义
在中世纪,骑士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欧洲军队的主力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初期的骑士精神是一种严谨的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但是在后期却发生了演变,变得嚣张、跋扈、凶残、狠毒。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各类批判骑士精神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比如说《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等。伴随着文艺复兴,人们的人文意识得到提高,骑士精神也随之瓦解。但是骑士精神曾经在欧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点我们不可否认,那么它后期是如何演变成为众人揭竿讨伐的对象呢?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这是本文章讨论的重点,也是本文章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文献综述
关于骑士精神的内涵,张晓婧和涂剑在《简析骑士精神的实质和社会条件》(20xx)中提到,骑士精神的实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充满了正义感;第二,英勇不怕牺牲,誓死捍卫荣誉;第三,行为动机具有功利;第四,对爱情的崇拜和追求。
关于骑士精神的演变,唐国清在《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20xx)中提到,骑士精神作为欧洲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从中世纪武功歌到十八世纪历史小说,它始终贯穿于欧洲文学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李菊红在《试论骑士精神在英美文学中的衍变》(20xx)中提到,欧洲中世纪以来出现的骑士制度,其本质是骑士阶层以土地分封制度为基础,以基督教思想为根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制度,而由其衍生出来的骑士精神则象征着封建贵族制度统治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希冀和理想的道德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士制度消失殆尽,骑士精神却仍然非常有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为文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2.总结归纳法:通过对获取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归纳,得出了有价值的思想。
四、研究内容
文章第一部分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1.骑士精神(内涵);2.发展历程(起源、发展、衰败)。
第二部分对《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中的骑士精神进行分析:1.《十字军骑士》中的骑士精神;2.《唐吉可德》中的骑士精神。
第三部分分析《十字军骑士》和《唐吉可德》中对骑士精神的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第四部分,文学作品对骑士精神传承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从骑士精神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五、参考文献
[1]张晓婧,涂剑.简析骑士精神的实质和社会条件.法制与社会,20xx(22)
[2]唐国清.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3)
[3]李菊红.试论骑士精神在英美文学中的衍变[J].作家,20xx(4)
[4]冯爱.浅谈英美文学中的骑士精神[J].黑河学刊,20xx(11)
[5]臧兴妍,徐萍.骑士精神与骑士历史[J].百科知识,20xx(13)
[6]黄钰.《堂吉诃德》“骑士梦”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4)
[7]张辉莹.《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D].山东大学,20xx
[8]张丽萍.试论《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消亡[J].大视野,20xx(8)
[9]朱伟奇.试论十字军东征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影响[J].唐都学刊,20xx(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地产行业迅猛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给室内设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市场对室内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各大高校开设了更多的室内设计专业。但是,从目前企业使用的现状来看,培养出来的室内设计人才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室内设计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室内设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必须要重视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方式。
1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所面临的现状
室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一门学科,范围广,内容充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细化,但是,细化也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学生自身条件,向着“术业有专攻”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定要培养精通专业,实践性强的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室内设计的课程宽泛,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无法学到精髓的东西,没用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理论教学与实际不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多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差,教学与实际需求不符,学生接受能力不强,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设计练习中,没有将结构、朝向等问题考虑进去,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培养,没有任何意义。此外,广大师生普遍认为所有主干学科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时间较短,大多院校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干学科一般采用三十至六十课时,时间较为短,不能完全深入课程。很多学生有这种感觉,刚刚对这门学科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来得急深入了解,就快结束了。虽然教师和学生均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毕业学生回访认为,学校所学与毕业工作要求截然不同,这种情况急需解决并改变。
2优化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措施
2、1要进行课程的有效整合
对于室内设计这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室内设计,更多的包括建筑、工程、结构、材料以及环境和审美等很多方面,并且这些学科间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单一科目的教学将不再适应室内设计的根本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非常有必要地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尽量消除之间的差别界限,相互渗透各学科间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
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中理论知识非常多而杂,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内在基础理论知识学透学精。但教师如果对这些设计理论总是机械地枯燥讲解,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师要时刻联系室内设计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充实教育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话学生得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有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案例进行教学,情景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探究知识,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牢固,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灵活的应用室内设计的各项技能。
2、3集中精力注重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绝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室内设计这种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更是不行。以往实践教学大多被局限在学校内部,这种模式的课堂比较单一,而且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于室内设计中,对于设计产品的材料以及工艺方面,不能够深入的进行操作,所以,一直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利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弱,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跨专业的视野以及能力不够宽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对于毕业工作后可能会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环境。所以,对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时间分配要合理分配,加大理论和实践的时间比例,在合适的时候,让学生多走出去学习,去现场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转移到实践中,在实践锻炼中,巩固学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理论知识,促进室内设计的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4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室内设计这门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只教授理论知识或者只进行实践教学均不够,需要在教学中适度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巩固理论。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大实践训练。加大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演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引入有代表性的案例,经过对案例的观摩、分析和讨论,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丰富鲜活起来,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校外的实践内容。可以通过校外考察、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等多种实践形式,逐步积累一些初步经验,为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结语
综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市场上室内设计人才的高质量需求间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矛盾,严重暴露了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改革高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争取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力争培养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纪东升、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思考――漫谈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J]神州,2012(23)、
[2]黄忠良、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08)、
[3]周丹、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4]尚念磊、现代建筑室内节能设计发展趋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邵杰、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杭州建筑室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4(09)、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包含很多学科知识,如建筑学、美学、材料学等。所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到室内设计教学中,不断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加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室内设计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出与普通高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方面的差异性,往往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使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室内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较为独立,基本上是通过基础课程慢慢向设计专业课程过渡,而且选用的教材比较老旧,落后于当前室内设计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部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仍以以往的教学模式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出室内设计行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导致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工作的了解较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相关的设计工作,就业率不高。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其一,构建工作室制模式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开展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教师在设置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进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总结适合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并依据职业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确立课程体系之后,专业教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可以共同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以相关室内设计项目为重要载体,并结合企业技术要求和国家设计师的职业资格标准明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包括室内设计课程的定位、培养目标、学习情境划分、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等多方面内容。其二,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相关行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有效承担校企合作的室内设计项目。学校要鼓励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将企业的室内设计项目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顺利、有序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培养机制,对于那些工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对他们进行培训,以脱产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并且在这一期间,高职院校要以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和管理。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兼职教师准入制度。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以招聘一些兼职教师,保证他们有6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事过3年以上的兼职教学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和观察,可以与他们签订长期的教师聘用协议。高职院校应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培训,鼓励他们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教材的编写等。
三、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的实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企驻校、专业进企的方式,构建具有职业氛围的集职业培训、教学实训、技术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工作室,有效应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深入探索行业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在开展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良好带动能力的室内设计企业进行合作,保证企业相关人员愿意担任工作室的教学任务,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高职院校可以与多个企业共同建立满足室内设计职位能力要求的工作室,利用多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结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明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3(3)、
[2]金旭东,陆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13(23)、
[3]汤瑾、“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