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毕业论文(6篇)

个人学习 3 2024-04-06 04:31:59

德育毕业论文 第1篇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1.利用课本中有关科技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等知识

相关联的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与章前图相呼应,提出如何根据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求出这两个速度的大小问题,引入这章的主要内容:实数.章前图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时的照片,在这时,我们可以就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展开,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飞行到神五的开始带人升空,再到现时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要从小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2.联系生活,在实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联系到许多民生热点问题的,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德育话题教育.在七年级教材第十章中有一个关于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其他一些资料,获得更多的关于水资源储量、分布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后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较深刻地了解水的分布,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许多人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让初中学生们回家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或书刊了解缺水严重程度,从而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并培养初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说: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数关于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的知识点中,在应用到销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当自己是经营业者,看利润是关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又如何,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二次函数也就是身边的生活常识,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从而慢慢喜欢数学.

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数学老师们就会告诉他们学习要态度认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勤思考,勤练习,做作业时要先独立思考,格式要统一规范,力求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要独立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授课时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诚实、求是、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在数学解题中,许多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反应较快的,可是他们却很多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会在小数计算中看错或写错小数点的位置;或会在表示数的时候忘记数后面的单位;又或者是在计算后没有进行检查和验算等.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指导学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让他们自己想想如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看错或写错一个小数点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缜密的心思和谨慎的态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作风.

三、结语

德育毕业论文 第2篇

摘 要: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出德育教育工作弱化和误化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成为当前更好地促进初中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出德育教育工作_弱化_和_误化_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成为当前更好地促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课题。

引言:

初中德育应具有理论性。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规范提出: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根底。人的思想品德是对在生活的认识、体验与理论过程中逐渐构成的,因而初中德育教学应树立在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历之上,与他们一同领会并共同面对生长中的问题。另外,新课程根本理念也提及用正确价值观来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与积极理论相统一。可见,与理论分离是初中德育教学的最新开展趋向,强调与生活实践及其他课程的联络才干使学生在丰厚的教学内容中取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笔者以为,我们的初中德育主要以增强道德、心理安康、法律学问学习为主要内容,这种学问性教学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恶感,若能分离理论将学习内容之间有机联络和浸透则会全面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对当前初中德育教学存在问题之深思

分离引言我们能够看出,初中德育教学缺乏理论性是影响其高效教学的严重问题之一。新形势下,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素质的请求越来越高,品德修妖、文化内涵、专业技艺及理论才能都成为权衡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标尺。初中阶段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初步构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初中德育课只要将日常教学与社会理论相分离才干使学问与品德都取得全面提升。道德素质与理论才能的双重拓展不只使课堂学到的道德学问和正确行为原则对症下药更是一个令学生不时完善自我、理论本人社会价值的时机。下面笔者将分离本身教学理论来谈谈如何加强初中德育教学理论性。

二、分离理论—促进初中德育教学适用性之途径剖析

1、尊重需求建构对等对话机制促进学生心理安康

初中德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德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育具备专业学问的人而是要培育“调和开展的人”。并且对这种调和开展的人的培育并不是一味的依从和将就学习者率性而为,应尊重学生本身特性,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在对学习者充溢“爱”的根底上彼此促进理解与互信,以尊重、交流、换位、倾听和真诚的批判倡议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裸露本人的心声,树立一种对等的对话机制。自己以为,这是将德育教学“外化”为理论的第一步,只要充沛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干有的放矢。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理论培育学生正确认知观

道德应是一种“理论肉体”。因而,完好的道德应包括“知、情、意、行”,我们从不以为道德高尚的人是学出来的,只要社会主义理论者才是当代道德的楷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理论才干将德育课“内化”与“外化”的过程统一为“知行合一”。针对这点,2011年修正版的初中德育新课程规范给予了我们详细的倡议。以“自尊自强”内容为例,新课程规范提出了三项目的:

第一,领会生命可贵,酷爱生活;

第二,培育自尊、自立、自强;

第三,可以分辨是非,学会对本人的行为担任。

以此目的,新课程规范给我们的活动倡议是,“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同伴”为主题做以此本地域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情况的大调查以及展开以此“行为结果体验”以加强为本人行为担任的认识。为此,笔者设计的理论活动为“一日指路小标兵”学生们在学校左近的十字路口或者人流量较多的地域分组担当指路小标兵。这项活动需求学生有足有的事前准备和义务感,否则很容易给他人指错路,好意办坏事儿,十分合适培育学生义务感。

3、定期展开德育系列主题班会树立学生正确品德规范

据笔者教学经历以为,校外的理论活动不宜过多。相关于初中学生较为单纯的思想,现代社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比拟复杂。回归校园里,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德育培育基地还是在课堂之上。定期展开德育班会则是宣传优秀品德与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又一方式,针对这点,笔者以为德育教员可与班主任结合共同完成德育教育工作。选取特定的时间,比方每个月2次,分离本月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有效的引导与标准学生的行为。在班会上可设置当月自我反省环节、学生优秀行为引荐环节。令学生本人明白断定高尚与低微并在学生之间树立起道德规范。

4、提升校园德育文化软实力保证学生正确道德观

前述观念阐明了如何增强对学生道德理论的锻炼,那么怎样从校园大环境动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纯洁道德学习环境呢?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任课教员、学校工作人员的行为动手,以“为人师表”的形象用本人的实践行动去感化学生不时从优秀学校教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上学习高尚道德情操。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协助净化着校园的不良习尚。

三、结语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构成关键时期的初中阶段既是学习学问的黄金年龄也是承受正确道德指引的关节阶段。将德育教育浸透至日常生活,进步德育教学理论性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的德育学问与实践生活互相分离,使学生不时完善自我,构成高尚道德情操。

德育毕业论文 第3篇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心里,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教师道德就是如何做人的事情,看一个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家长,怎样对待同事。

一、学生篇

1、对待学生有爱心

我爱每一个孩子,哪怕他或她长得不漂亮,穿得不时髦,学习很吃力,我也爱他或她,因为我敬畏生命,相信每一次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奇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拥有独一无二、不为人知的神秘。孩子们也能感应到我的心情,每天我一走进学校大门,就有眼尖的孩子挥舞着笤帚、抹布、拖把向我奔来,我便张开臂膀,竭力把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圈入怀里,不漏掉一个。如果是出去学习一天或者几天再回来,那场景就更壮观了,常惹得正在校园里行走的老师们驻足、侧目观看。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

2、对待学生有耐心

我生性内向,喜欢安静,比较能够专注与一件事情。这种性格使我在和学生相处时,少了浮躁,多了淡定。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强,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弱,但语言智力强,又有人逻辑数学智力不行,语言逻辑也不擅长,但是空间智力比较好。这可能就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科学解释了。当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直面这个现实,就会在遇到一遍教不会、两遍教不会,甚至几遍还是教不会的学生时,淡定许多,耐心许多,并且会对自己说,这个孩子比其他同学理解能力弱,学习这个知识有困难,我再给她或他多讲几遍,讲慢一些,孩子一定能明白我要讲的道理。所以,我很少因为学生学不会冲着学生发火,我知道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对待学生有慧心

与孩子打交道有爱心是基础,有耐心是保证,有慧心是助推剂。有慧心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更好、更快的转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行动与实践。在我的班里,上课随便讲话的孩子,下课是不找我问这问那的,别的孩子下课将我团团围住,问这问那的时候,她或他只能围观,不能发言,为什么?因为上课,自己没有好好听老师和同学说话,被老师和同学们发现,那么下课自己想要跟老师或者同学说话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理睬她或他,更不要说认真倾听她或他新奇的想法和兴奋的发现了。就是这样,我把对学生课堂习惯的具体要求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当中去。因为我坚信,教育无小事,处处皆学问。每一次与学生的相处其实都蕴涵着宝贵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及时发现,充分利用,就看我们是不是用心,有没有慧心。

二、家长篇

1、对待家长有同情心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学生家长。我深知家长们的不易,所以我常常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分析问题,寻找办法。因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总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所以我班上的学生很少出现忘带作业,打电话让家长送到学校来的情况。长期这样要求,一方面养成了孩子睡前整理文具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家长的额外负担。因为所有的家长,跟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事务,都需要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作为家长的同盟者,应该同情家长的处境,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而不是把家长视为二十四小时随时听候老师和孩子差遣的仆人。只有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家长也才能换位思考,体谅学校和老师的苦衷,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各项工作,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2、对待家长有平常心

我从未想过要把更多的事情转嫁给家长。我对家长的要求不高,照顾好孩子的穿衣、吃饭、情绪、想法,至于学习的主要责任,应由学校和老师来承担。所以,我对家长怀有一颗平常心。在对家长怀着平常心的同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己多考虑,多付出,家长就会少麻烦,少问题。家校合作才会稳固、长久。

三、同事篇

1、对待年长的同事有敬重之心

每一位老教师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对待他们,我都像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一样,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听他们的课,向他们取经,每一天都当做明天他们就要退休一般,如饥似渴的学习老教师的优良做法与宝贵经验。我深深敬重身边的每一位老教师,虚心向每一位老教师学习。

2、对待年龄相仿的同事有欣赏之心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有精力,有经验。虽不同人,性格不同,志趣不投,但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身边每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老师。平时,我不善言语,但是我把对同事的尊重与赏识藏在心里,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3、对待年轻的同事有关爱之心

学校里有很多年轻老师,有些是我的徒弟,更多不是我的徒弟,与我没有任何契约所规定的义务关系。但我仍然关爱着他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人请我帮忙,我一定不会拒绝。哪怕是用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也无所谓。我帮助年轻老师备课、磨课,指导她们做讲座,做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关心她们的专业成长。

大道至简,大爱无言。教育就是一个使人成为人的事业。作为教师,先使自己成为人,再用可以为师的博学,可以为范的身正,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也成为人。这种感染和熏陶能否成功,首先就是靠教师的道德。

德育毕业论文 第4篇

摘 要:中职学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直接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本领,使其顺利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在所有教育中,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前提。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思考

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职专学生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思想活跃,如果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就容易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作为一名任职中职德育教育多年的教师,我时刻感受到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现将对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整理如下,以供参考借鉴。

一、中职学生现状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不求进取。认为上中职没有出息,得过且过,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目标不明,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日子;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外出打工,在学校权当长身体。

2、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导致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以及等现象时有发生。

3、无组织纪律。强调自由、随便,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低层次,迟到、早退、旷课,自习、就寝讲话等十分随意,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吃、乱吐、乱扔等。

4、自身形象差。不注重自身形象,不谦恭礼让,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举止轻浮。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一些落后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重,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不良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

3、学校因素。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育人意识不强,教学渗透德育少,关爱学生少,以及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求技等等。

4、自身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动,做出有违准则和他人利益的行动;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在实施时会产生某种方便,久之便形成了不道德行为。

三、几点建议

1、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传统节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就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作为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真正对学生进行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教育,使其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适应社会。

3、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辨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4、抓好行为习惯教育。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教育,有重点地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5、扎实做好针对性的教育。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的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6、维护发展学生的个性。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德育毕业论文 第5篇

1.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外教学是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虽然集中在课堂中,但是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作为德育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地理知识来渗透德育,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加以展示。然而,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结合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可通过让学生体验地方的风土人情,体验社会建设的情况,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德育,这样还可以因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切实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2.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体验生活实践

在地理教育中,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2]。地理学习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同地理相联系的案例。我们以首都北京为例,这个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旅游问题以及农业发展、交通等等社会问题都同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可以作为实际的案例进行地理教学。再将范围扩大,地球上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现象只要同地理相关都可以作为地理学习和德育教育实施的案例,而且这些实实在在的案列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更具有说服力。另外,情感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德育的渗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结合地理教材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要在不冲淡地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点出德育素质,而这个过程不是几堂课就可以实现的[3]。地理教材中的不同部分都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例如,中国地理突出了国情教育,世界地理突出了国际主义教育,等等。高中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途径创新的`必要性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理中国情教育的体现在:我国的资源尽管在世界中列于前位,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让学生认识作为公民应该有保护资源的思想。

榜样示范

在教学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首先教师自身就要做到。例如,在中国自然、社会等学习中,体现教师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了各种德育的因素,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以自身的榜样示范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毕业论文 第6篇

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并且针对幼儿教育的阶段特点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笔者认为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方面问题。

一、责任心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责任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既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又日益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幼儿教育的师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是促使我国幼教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幼教事业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质量,更取决于教师的认真负责精神。

教师的道德责任,是指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自觉履行的道德行为,为道德行为后果所承担的责任。其中对道德行为后果所承担的责任是道德责任的核心所在。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教师拒绝履行其道德责任的借口。因此,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以道德责任感为核心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履行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

教育中的责任感意味着把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幼儿的利益放在其他任何人的需求和利益之前。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是一件正确的事,而且因为它是通往社会道德、信任、责任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如果学生的利益不是我们注意力的焦点,那么,他们就不能接受教育,他们就不可能学习。”幼儿教师只有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同时也会获得幼儿的热爱。

教育同时是一种信托的行为。教师受托于学生的父母、社会,但首先是学生。这种受托人的责任使教育充满了深刻的道德意义,使教师不仅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成为行为和价值的示范者和卫者。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和居心叵测的思想。教育的真正语言是责任,而不是权利。教育寻求学生的利益,而不是教师的利益,所以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放弃幼儿教师责任损害幼儿权力的行为。

二、热爱幼儿、平等对待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幼儿时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萌芽并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通过进行幼儿园早期教育要使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这一阶段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爱心、耐心、平等的教育。

热爱幼儿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幼儿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幼儿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保护幼儿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做一名好老师,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平等意识,消除偏爱,这样才能使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受到平等的爱,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幼儿园老师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可爱但自理能力差;他们聪明活泼,但鲜有经验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积极的或消极的学习态度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并为正规学校教育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幼儿教师作为变革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相互师生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毋庸置疑。这一作用在21世纪将更具决定意义。这一变革的迫切需要赋予教师以巨大的职责,他们要为培养新一代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贡献。

三、幼儿教师的师德应该与从业资格挂钩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必由之路

在幼儿园教育的问题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幼儿教师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幼儿教师自身道德水平提高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最难判断和评价的问题。

“幼儿教师违背师德”如何处理?是否还能留在教是队伍,如果触犯了法律,当然可以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罚;但是一般性违反道德并不违法的行为如何处罚,是摆在幼儿教育良性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试想,如果对未被师德行为的幼儿教师不加以处罚或仅仅作形式上的批评和教育无疑是对这些行为的纵容和包庇,而幼儿教师伤害幼儿身心的行为对幼儿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可逆的、甚至是终生的,这也会影响到整个幼教事业的前景。所以将一般性违背道德的行为和从业资格挂钩是杜绝侵害的最佳选择。将幼儿教师的师德等级进行评定,进而划分等级增加幼儿教师的从业危机感,从而使幼儿教师更加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评定为不合格的教师或者有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师幼儿园或家长可以采用一票否决制,剥夺这类教师的任职资格,用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势在必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本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他本身的生活及工作。幼儿园教师更要做好这一点,才能让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充满健康和乐趣,让幼教事业蒸蒸日上,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上一篇:形象设计毕业论文(优选6篇)
下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合集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