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精选6篇)

个人学习 5 2024-04-18 19:09:35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1篇

个人基本修养

有修养的人总是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修养是可以从语言、举止和个人形象上反映出来。主要看个人的内在德行。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涵。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对人要和善亲切、诚恳热情。从内心去爱、去关心、去帮助别人。朋友之间更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其次,谦虚随和:古人说: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美德,社交场合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障碍。最后,诚信守约: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信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涵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不论是什么原因迟到都是失礼的。另外,修养往往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

语言素养

中国有很多古话、俗语、成语与说话有关,等等,说话必须天天说,比吃饭的时间长,但是小于睡眠的时间,毫不夸张地说,说话占据了人生一半的时间,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护生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要明确几个交谈原则。首先,要应答及时,有问必应。回应的方式可以是点头、摇头、微笑、眼睛凝视对方、有声简短回应等。其次要学会倾听,俗话说 说话听声,打锣听音 ,听比说有时更重要,第三要多鼓励少责难,鼓励产生正面效果,责难产生负面影响。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正性生活事件可以导致人的正向社会化,负性生活事件可以导致人的负向社会化。第四是要适应对方,以对方乐意接受谈话为准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愿意听从对方,必须以喜欢对方为前提。第五就是注意避讳,要注意对方的禁忌和有些特殊问题,例如有的患者忌讳以床位号代替患者姓名,护士就要尽量避免引起患者不快。

沟通素养

护士在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道德之外,还要具备处理越来越多的伦理难题、处理不同利益所引起的冲突和纠纷的能力.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面对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护士也是社会的一员,一切医疗护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护士还要面对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作为护士,除了担负护理的重任之外,还要参与护理科研、医学科研的权利和责任,所以,护士还要面对其与发展医学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护生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素养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沟通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脉的简历,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并且建立良好的关系显然十分重要,而语言作为人们之间交往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2篇

宫颈癌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女性,普查发现宫颈癌好发年龄40~55岁,20岁以前罕见,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高峰分布在50岁年龄组,但60~69岁又有一高峰出现。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癌症,排名第2,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近1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稳步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医学上把宫颈癌分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和宫颈浸润癌两大类。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指发生在宫颈癌前的病变,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1]。20xx年2月~20xx年9月收治宫颈癌患者5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经过先进的治疗方法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①子宫颈活检或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后病理发现癌变细胞;②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肿瘤细胞;③阴道镜检查发现子宫颈表面上皮隆起及血管形态异常;④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肿块;⑤CT、B超等发现盆腔占位。凡符合上述第1项者可确诊,具有第2~5项者可拟诊[2]。

年龄分布:25~30岁3例(6%);30~40岁5例(10%);40~50岁8例(16%);50~60岁20例(40%);60~70岁11例(22%);70~75岁3例(6%)。其中不典型增生9例(18%);原位癌3例(6%);镜下早期浸润癌4例(8%);鳞状上皮浸润癌30例(60%);腺癌4例(8%)。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原则上用于早期宫颈癌。

放射治疗:各期均可采用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子宫颈癌对化疗相当不敏感,化疗主要用于:①晚期或复发转移癌的姑息治疗。②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③高位宫颈癌的术前或放疗前辅助化疗,即新辅助化疗。

单药化疗:目前认为顺铂(DDP)和异环磷酰胺(IFO)是治疗子宫颈癌最有效的单药,有效率达30%~40%。常用的药物还有卡铂(CBP)、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博来霉素(BL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等。

联合化疗:鳞癌包括BM方案、BOMP方案、PVB方案、BIP方案等方案,腺癌包括P-M方案、FIP方案、动脉内插管化疗及介入治疗。

综合治疗:化疗与手术/放疗综合应用的有效率高达74%~100%。

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及接受诊疗方案的反应,利用挂图、实物、宣传资料等向患者介绍有关宫颈癌的医学知识;介绍各种诊疗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护理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仔细观察思想变化,认真听取患诉说,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如家务事等)说起,逐步诱导她们说出心理感受。同时,在与患者说话时措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说话也要温柔体贴。对于患者的愿望,哪怕是很微小的愿望,也应该努力去满足,一定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护理人员要使患者相信,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她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亲属及医护人员始终陪伴她,从而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术前护理:手术前按腹部、会阴部手术患者的护理内容,认真执行术前的护理,并让患者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时间、可能的感受等,以取得合作。尤其注意于手术前3天遵医嘱消毒宫颈及阴道。菜花型癌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出血,需立即用消毒纱布填塞止血并认真交班,嘱按时如数取出或更换纱布。手术前夜认真做好清洁灌肠,保证肠道呈清洁、空虚状态。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术后康复:①根据手术情况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患者躁动发生以意外。②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保持腹部和阴道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情况。③术后导尿管要保留7~10天,加强尿管的护理,拔除前2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当天,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并于下午测量残余尿,若残余尿量超过100ml,则需继续保留尿管,继续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④患者手术后7~10天即开始化疗或放疗,会延迟腹部伤口愈合,因此伤口拆线要延迟,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先部分拆线,保留张力线,待完全愈合再全部拆除。

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组织细胞,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症。如有溃疡可涂以龙胆紫、锡类散或冰硼散等。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用1:10000的制霉菌素液涂抹患处,并用5%的碳酸氢钠漱口[3]。用各种方法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进食可口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化疗前后给予镇吐剂,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减少化疗所致的不适。化疗中发生腹泻,尤其应用氟尿嘧啶后,因注意伪膜性肠炎发生,注意心肾功能,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及有无心悸、气短、浮肿、不能平卧等症状。遵医嘱定期测定白细胞计数,如低于3×109/L应与医生联系考虑停药;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尽量谢绝探视,禁止带菌者入室,净化空气;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输入新鲜血或白细胞浓缩液、血小板浓缩液等。

随访: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必须严密的定期随访,尤其是中晚期宫颈癌容易发生转移,术后必须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的阴道流血、疼痛、咳嗽、胸痛、血尿等,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肛查、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检查等,如果有咳嗽、胸痛、咳血等症状,必须进行X线胸片检查。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早期时手术与放疗效果相近,腺癌放疗效果不如鳞癌。淋巴结无转移者,预后好。出院时,应向其说明随访的重要性,并核对通信地址。随访时间:一般在出院后第1年内,出院后1个月行第1次随访,以后每隔2~3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除临床检查外,应定期进行胸透和血常规检查。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肿瘤之一,与其他癌症一样,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期,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与心理护理的配合,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手段。在医护密切配合及精心治疗护理下,再加之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与积极配合,50例宫颈癌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所以医、护、患三者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黄峻,陆凤翔,卢凯华.实用内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926-930.

2 乐杰,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14-322.

3 夏泉源,周晓暄.临床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730-733.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其效果。结果活动后健康告知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活动前,且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口腔科;护理;护理质量

0引言

本文主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基数资料。

品管圈小组基本情况:小组成员1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工作年限为1-21年。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9名。

方法。

(1)组织进行品管圈活动的相关学习。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原则和方法进行学习,让每位参与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参与到品管圈管理活动中。

(2)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护士长担任督导,选出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设立1名秘书对资料进行整理校对。对全部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品管圈活动的原则和方法等[1]。

(2)明确主题,围绕“口腔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开展组内活动(本主题需报部门直接主管或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2],结合实际情况,每人列出2-3个问题点,秘书综合问题点,列出一览表。并明确制定品管圈活动的目标、目标值;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3)拟定品管圈活动对策。根据拟定的活动目标制定出针对问题的具体对策与改进方案。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4篇

〔摘要〕 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关键词〕 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机理,走向,重要维度,现实路径

关于科技革命,学界有三次说、四次说、五次说,比较能够达到共识的是五次说。 “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1 〕 20xx年以来,《科学时报》《_》《_》《学习时报》《中国科学基金》《决策》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论文、调查报告和人物专访。根据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以及专家学者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测,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民生科技指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换和科技服务。” 〔2 〕 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及其走向

前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把握科技革命发生的规律有助于预测第六次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是以日心说、牛顿力学等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促进近代化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的发展,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促进了当时英国冶金业、纺织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是以发电机、内燃机、电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力技术革命,促进了汽车、无线电、航空等行业的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进了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征为主体科学技术在发生革命的过程中渗透或带动了与其相关科学或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

第五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在内的学科群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体学科为先导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群革命。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轨迹看,科技革命不仅体现了从某学科革命走向学科群革命,而且体现了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再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科学革命主要来源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更多来源于社会外部需求。“发达国家的科技需求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更紧密。” 〔1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来源于英国解决棉纺织品质量低劣、竞争力低问题,因急需采用新技术提高竞争力的需求而产生;电力革命起源于欧洲,发生于美国,“原因在于当时美国人少地多,劳力不足,需要发展节约劳力的机械技术。” 〔3 〕第五次科技革命来源于解放脑力劳动和解决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危机的'需求。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地。因此,科技革命是否发生需要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的推动。

(三)科技革命发生的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一般来讲,科学革命引起人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变革,技术革命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两次科学革命产生了机械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三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生活方式电气化和信息化,使人类逐步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路线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发生的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发生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不断走向一体化。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相隔仅几十年。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越来越走向一体化。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763~1870年,第一次技术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46~1970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所以,从发展趋势看,总体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

二、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

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发生?一些专家认为可能发生于20xx~20xx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约20xx~20xx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解决和满足人类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需要的最新科技。” 〔4 〕他提出三个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发生周期约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20~50年代近70年,此后将会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学从1953年诞生到20xx年近70年的积累,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潜能;还有20xx年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拐点。中科院通过对300多名专家研究形成“面向20xx年中科院发布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及综合考虑专家学者的观点,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具有相应的动力机制,并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讨论具有一定的“科学猜想”性质。 (一)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从目前世界科技发展视角看,“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国家对生命科学的投入比较大。” 〔1 〕生物学发展对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发展具有变革力。从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看,20xx年5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关于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与对策建议。从统计资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达到72%;部分院士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应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有院士认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 〔5 〕从面向20xx年中科院发布科技发展路线图来看,围绕民生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望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以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物学为先导,包括健康科技、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灾减灾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

(二)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动力。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看,学术界多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者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领域。” 〔5 〕

从社会需求看,21世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为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选择。美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作为重要维度之一;欧盟把“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资源的管理”作为四个主题计划之一;日本把建设“人民安居乐业且生活质量高的国家”作为科技发展三个目标之一;我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绿色城镇关键技术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中将与民众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能源科技、环境科技、人口与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信息科技、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科技,以及与公共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多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重点领域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有广泛影响的领域。” 〔6 〕

所以,从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环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

(三)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从观念变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观。18~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纪的科技重点将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和适应太空环境,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和适应宇航时代的需要” 〔1 〕,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社会、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生产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闲化和创新化,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何处?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向看,谁抓住机遇,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1700~1950年期间中国从世界强国降为半殖民地国家,从发达国家降为欠发达国家。” 〔4 〕 1950年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xx年跃升为第2位。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国再次面临选择,我们是从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获得巨大发展,还是付出高额代价,关键看我们的行动。我们只有主动解决民生问题,积极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民生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趋势。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机理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交替发生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实现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并走各一体化。原因在于:其一,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化时间越来越短。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真空管用了5年。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融合趋势,预示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将走向一体化。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围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展开,它从一开始就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一旦有科学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然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场围绕解决人类自身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而引发的,以生物学为先导,包括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并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等变革。

三、发展民生科技,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现实路径

从科技革命发展历程看,中国错过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第五次科技革命收获不是特别多。所以,对第六次科技革命倍受学界关注。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创新民生科技发展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科技观是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示灯。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期间产生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科技乐观主义,科技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为价值取向,不惜以生态和环境破坏为代价。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危机、人口过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科技悲观主义越来越盛行,给世人以警示,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运动不断掀起。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进入21世纪,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应遵循的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即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发展成果由民众共享理念来发展科学技术;其次,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从世界范围看,目前生态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公共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民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也成为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念。总之,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 (二)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发展需求的耦合。从科技发展的内部需要看,近年来生物学得到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xx-2020 年)》中,生物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 在国家 “十一五”、“十二五” 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也将生物学列入了重点支持领域。“20xx-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14个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药学与毒物学居世界第6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居世界第8位,微生物学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居世界第12位,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居世界第13位,临床医学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居世界第16位。” 〔7 〕这些学科多是与解决民众健康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生物学与医学领域。

从民众需求看,解决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外部需求。“”以来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民生科技从资金、人才、管理、科普等方面进行规划,体现了民生科技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支撑功能。从目前看,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是一致的,都集中于解决民众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相关的生物学、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二者的耦合有助于加快民生科技的转化与应用。

(三)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我们应创造条件加快民生科技与其相关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充分建立起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大学与民众参与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产业上加快环保、健康、医药卫生、安全等民生科技产业的布局,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制度等保障。目前我国民生科技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人才和制度等支撑都比较缺乏,民生科技学科建设比较滞后,这些严重影响了民生科技产业化水平;再者,提高民生科技对传统农业、工业等改造力度,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化、安全化、生态化发展。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要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安全和环保发展,必须加快民生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加快民生科技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步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它将使人类从观念上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环保,人类观念的变革反过来会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生科技的发展也会使人类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安全,人类生活方式越来越走向人性化和休闲化。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往往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民生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的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越来越来越人性化,不断走向健康、安全和环保,引领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总之,“科学革命是不同时代发展的产物。” 〔8 〕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快解决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健康、环保和安全等环保产业,实现人类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何传启.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xx(5).

〔2〕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EB/OL〕.中国聚合物网,20xx-07-21.

〔3〕张瑞民.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简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xx(5).

〔4〕金振蓉.我国面临第六次科技革命战略机遇〔N〕._,20xx-08-06.

〔5〕叶 青,何传启.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J〕.决策,20xx(8).

〔6〕李正风,邱惠丽.若干典型国家科技规划共性特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xx(3).

〔7〕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国际论文“表现不俗”〔N〕.中国医药报,20xx-12-19.

〔8〕苏玉娟,魏屹东.库恩与科恩科学革命观的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xx(3).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5篇

本科护理生是社会卫生医疗的重要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建设的主要力量,其就业直接影响到医疗事业发展、护理服务水平提升,也关系到其自身人生价值实现和职业发展。从当前本科护理生就业形势出发,探讨德育教育对就业的影响,会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医学院本科护理生就业的重要性。

1德育教育对本科护理生就业的作用

德育教育可帮助本科护理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德育教育有利于纠正大学生就业目标和选择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正确的就业观能引导他们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培养出一个优秀护理人员该有的良好品德和素养。包括:(1)正确认识本科护理生就业难的现实,近五年来,我国本科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翻了近两番,虽然国家加大了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是护理人员所需仍然有限,使得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就业难的现实,引导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要鼓励他们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2)有助于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态,德育教育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形势的认识度,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把自我的专业技能、聪明才智和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3)有利于明确本科护理生的职业规划,根据本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就业指导,并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本科护理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对于本科护理生而言,其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顺利就业,德育教育在提升本科护理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理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德,医学院本科护理生就业方向是医疗服务方面,是直接服务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而德育教育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2)有利于提升本科护理生就业的发展能力,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4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要走上护理岗位,就必须重视护理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比如:应变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因为这些能力是一个优秀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德育教育就是强调培养当代本科护理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护理生在就业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各种德育教学活动,比如:校外义诊、技能比赛、社会服务等,提升他们自我专业发展力;(3)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理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本科护理生顺利就业的重要能力和专业素养。德育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德育教育有助于强化本科护理生对就业挑战的心理素质

当前,对于激励的就业形势,健康稳定的就业心理素质是本科护理生顺利就业的基础,也是顺利就业的关键。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护理本科生,在就业中有很大优势,而产生自负、攀比等心态,如果本科护理生在就业中失败,往往会产生消极、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心态均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但是,德育教育可有效引导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及自我鼓励,以掌握就业的挫败,强化就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1)完善本科护理生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是顺利就业的基础保障,德育教育可培养本科护理生的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等良好人格,增强他们的内心;(2)增强本科护理生的心理防御力,德育教育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和上进心;(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德育教育可产生补偿和升华效益,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失败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化挫折为动力,努力提升自我。

2医学院护理本科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对于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德育而言,应该以人才培养和就业为指导。当前,我国医学院本科护理德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1)德育课程中缺乏就业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大多数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虽然能提升护理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但是没有根据护理专业来制定课程;(2)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的课程较少,护理专业是服务人们健康的,是和患者打交道,德育中实践课程较少,未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强化自我;(3)德育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当前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德育一般通过课本教学,且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强化德育教育在本科护理生就业中作用的对策

强化就业形势政策的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本科护理生而言,由于学生自身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未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使得不能顺利就业。因此,医学院应该加强对护理本科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及时有效的掌握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以此就业形势,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方面有利于让护理本科生充分认识当前社会护理行业就业的宏观形势,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医疗建设方面的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投身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医学院本科护理就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且面向医院,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使得学生在面临就业失败后产生消极、自卑等心态。所以要加强对本科护理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正确、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敢于挑战、敢于竞争的勇气,正确对待就业失败和困难,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成功率,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强化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护理本科生就业而言,职业道德是其立身的根本。所以,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的德育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服务患者、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进取和用于挑战的精神,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品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在新时期,要实现医学院本科护理生良好的就业,就应该开展系统、全面的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强化、自我完善,以此提升他们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强化他们的内心情感,升华思想,提高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还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敢于面临挑战,用于创新,大胆实践,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为自己的护理职业的发展集聚能量。

护理学毕业论文目录 第6篇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3月~20xx年1月间收治的耳鼻喉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结果:以满意度、耳鼻喉健康知识普及率、心理情绪与并发症为检验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各项指标方面的表现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中具有突出的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耳鼻喉科;询证护理;临床效果

循证医学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临床的实践验证,并已经逐渐渗透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成为护理学中重要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证据在临床护理中的指导作用,并通过临床证据与批判性思维进行护理程序,进而寻求最佳护理方法[1]。循证护理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中具有突出的作用,本实验运用循证护理对96例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1月间收治的耳鼻喉患者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6例,高中学历者29例,初中学历者26例,初中以下学历者25例;患者原发病包括: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炎、顽固性鼻出血、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慢性呼吸道梗阻;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循证支持:结合临床治疗与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具体的心理护理规范和健康教育计划,建立起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耳鼻喉科临床护理的质量及服务水平。循证护理干预方法:①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护理组除进行常规护理之外,还应在循证护理计划的指引下,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耳鼻喉科询证护理计划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并在入院后、手术前后、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求助相关医师②针对耳鼻喉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由疼痛而引发的情绪波动,比如音乐护理等;③在患者手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前、中、后可能出现情况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提前具备手术短期内生活不便的思想准备,最大限度的降低他们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④对于各种原发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呼吸道阻塞或气管插管、脱管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巡视密度,做好巡视记录,对于经常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应加强看护程度。

1.3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后至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耳鼻喉健康知识普及率、心理情绪控制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护理的效果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为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沟通咨询等方式对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进行了解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度、耳鼻喉健康知识普及率、心理情绪控制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四个方面的统计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健康医疗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就医过程中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日趋显著[2]。随着对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理论被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不断经历临床验证的`基础上,逐渐获得医患双方的接受与认可。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满意度、健康知识普及率还是在心理情绪调控等方面均表现出突出的优势,与对照组进行的横向对比结果也表明,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P<),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在这几个方面表现出临床护理优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而对照组则出现7例,在对这9例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检查分析后得知,由护理因素直接导致的并发症5例,其中对照组5例,实验组0例,这说明在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循证护理模式同样具有突出的优势。实验证明,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兆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xx,5:69-71.

[2]谢林艳,杨华.耳鼻喉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xx,4:45-48.

上一篇:毕业论文 超市管理系统(推荐8篇)
下一篇:毕业论文ic50(汇总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