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48
2024 / 07 / 23
【摘要】
目的探讨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毒性反应及护理特点。方法总结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护理过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皮下注射诺雷德治疗,每28d一次,同时每日口服来曲唑。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反应及均达到药物去势的目的。结论用药前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用药后仔细观察毒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乳腺癌患者接受此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诺雷德;来曲唑;乳腺癌;护理
诺雷德是一种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类似物,是一种可在体内逐渐进行生物降解的多聚缓释植入剂,它可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使激素敏感性肿瘤萎缩。1996年在中国上市,现临床已将它应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1]。来曲唑是一种芳香化酶_(,AIs),而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形成的最后一个限速酶。
芳香化酶_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阻断女性体内外周组织雌激素的来源,如脂肪、肌肉等中由芳香化酶催化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变。对绝经期前女性,诺雷德联合来曲唑,可以达到更好的药物去势效果[2-3]。
我科自20xx年7月以来对应用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毒副反应的观察,进行有效的干预,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对20xx年7月-20xx年12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在我科进行诺雷德注射治疗的患者,建立患者个人资料档案,共12例,女性,均为绝经期前的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岁。治疗前均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
治疗方法诺雷德作腹前壁皮下注射,每28d一次;来曲唑,口服,1次/d。以酒精消毒脐上下5cm左右的皮肤部位,按箭头指示打开包装取出注射针。检查透明窗内的药物,小心沿箭头向外拉除红色夹卡(注意一定避免压出药物),取下针套,捏起腹部皮肤,形成皱折,一手持针,呈30°~40°,用皮下注射方法进针,不要排气,进针后沿针管方向完全推出药物,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注射部位,按压5min。
观察指标每次注射之前复查血清睾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水平。
护理方法
用药前心理干预用药前着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当患者罹患癌症时,大多有明显的心理变化,表现为紧张、恐惧、疑虑[4-5]。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给予患者同情与理解,耐心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向患者介绍有效的病例以及用药目的、治疗效果、可行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士应讲明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较高复发风险,而术后应用诺雷德等行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让患者领悟到药物治疗带来的'好处[6-7]。对复发或者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让其懂得内分泌的药物去势治疗也是一种尤为有效的治疗,相比化疗具有更少的毒性反应。另外需要向患者解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因为诺雷德可逆性的抑制垂体的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停药后女性血清雌二醇等可恢复至正常水平[7]。本组有1例年轻患者在对其介绍可能导致性欲减低时拒绝使用诺雷德治疗,后在耐心心理干预治疗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并获得不错的效果。2例患者用药前出现焦虑情绪,予以口服阿米替林25mg,2~3次/d,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不良反应护理
注射部位疼痛及出血的护理诺雷德专用的注射针头相当于16号穿刺针粗细,所以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比普通的皮下注射引起的疼痛程度大。首次注射的患者会因为看到注射针头而引起紧张、恐慌的心理。注射前使患者卧位舒适,精神与肌肉放松。注射时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一些全身营养状况差、腹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进针速度不能太快致使疼痛程度增加。本组有1例患者因为疼痛,予以利多卡因局麻后注射,其余患者均为直接注射。由于诺雷德专用针头较粗,容易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操作时应由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进针的角度,进针时避开腹部皮肤表面血管。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凝血功能方面的异常。当药栓注入皮下安全套下弹后,立即用棉签按压3~5min,局部无渗血再贴无菌敷贴。本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及血肿。
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护理来曲唑的副作用主要是肌肉和关节的一些病变,包括肌肉和关节疼痛,其他的副作用像潮热等。使用诺雷德也可见头痛患者。出现此症状时间不等、轻重不等,有些患者于治疗开始1个月左右就出现,甚至持续于整个治疗期间。责任护士不但要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还要考虑疼痛是否造成患者生活上的不方便和影响睡眠质量,必要时可适当予以非甾体类药物如西乐葆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较为明显的肌肉及关节酸痛,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并可坚持治疗。
骨密度检测与护理诺雷德最具有威胁的副作用是骨矿物质丢失[2,7-8]。有报道表明,使用本药6个月后,椎骨矿物质密度平均下降,在停止治疗后6个月,可逐步恢复到与基线相比平均下降的数值。患代谢性骨骼疾病的妇女应慎用本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骨密度,指导患者适当地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或者同时口服骨保护剂如固令等进行治疗,将减少因雌激素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2,8];规律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良好张力,刺激骨细胞的活动。
雌激素降低相关症状的护理雌激素下降的主要表现为潮红、潮热、性欲下降、阴道干燥等。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不等,多为早期治疗期间。患者有时自感胸部向颈及面部扩散的阵阵上涌的热浪。一般潮红与潮热同时出现,多在黄昏或夜间,活动、进食、穿衣等热量增加的情况下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发作,影响情绪、睡眠,一般不需停药[7],首先告知患者这是药物反应,停药后反应消失,消除患者疑虑。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情绪的变化,用药期间应注意与患者沟通,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对待性生活等。本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雌激素降低相关症状,多以潮热及情绪变化为主,予以及时护理干预均能按医嘱坚持治疗。
2结果
12例患者均达到药物去势的目的,诺雷德治疗时间为10~42个月,治疗期间血清睾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均能达到绝经期水平。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较为明显头痛、关节疼痛及多汗,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他毒性反应均较轻,在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此方案的药物治疗。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早期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对转移性患者也能够缩小肿瘤、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化疗相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特点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接受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好,不需要使用止吐、升白细胞等药物,有利于治疗获益患者的长期用药[9]。由于乳腺癌患者往往在家庭和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担心自己失乳后将失去原来的生活,又由于长期内分泌治疗的经济问题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因而会产生抑郁、失望,因此在予以护理治疗干预的同时,也要做好家属工作,以最大程度配合患者消除顾虑。家属的参与可使患者得到极大的支持,使其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家庭的需要,增强了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10]。另外,在护理过程中,作为责任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及获益,充分向患者宣教,使患者能充分有准备的面对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并予以及时干预治疗以减轻症状,从而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从本研究的护理过程来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生理及病理改变方面的护理,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这种内分泌治疗,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
undefined
摘要: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将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健康状态,并能将其心态调整好、配合诊疗护理,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的健康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xx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成立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 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疾病知识宣教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观察指标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统计学方法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表明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xx,9(25):175-177.
[2]_.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xx,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等.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xx,4(2):67-69,73.
[4]王莉梅,母美菊.循证护理在ICU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2):107-108.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产科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差异。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产妇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病历合格率同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针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及护理病历合格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为繁衍下一代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涉及人文和伦理的重要科室,产科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产科具有高风险,急诊多,产妇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特点,同时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易导致护理纠纷,甚至医疗事故[1][2][3]。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及母婴安全。品管圈活动为全新护理模式,全员参与品管圈活动,推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轻松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4][5]。本文通过对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产科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28名,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0岁~38岁,平均年龄为(±)岁,按照职称划分,护士1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按照学历划分,中专2名,大专13名,本科及以上13名,按照工作年限划分,5年内护理人员7名,5年~10年护理人员10名,10年以上护理人员11名。实施前后均选取4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品管圈活动原则、方法、特点,鼓励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组成品管圈小组。对产妇品管圈展开护理工作[6]: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指导,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将产妇情况及时同医生沟通,防止出现护患纠纷。同产妇及家属沟通,保护产妇隐私,尊重产妇。新生儿易出现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针对上述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与采购科沟通,提高手圈和胸牌质量,加强培训,保证新生儿佩戴手圈、胸牌规范化。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手圈和胸牌的重要性,防止脱落。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产妇健康路径表,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哺乳期和妊娠期相关知识,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给予一对一指导,提高产妇知识知晓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产科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知识知晓率,可对产妇进行良好沟通。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差异。产妇出院时应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80%以上表示掌握;护理缺陷考察手圈丢失和胸牌丢失;护理病历合格率判断:护理记录单满分7分,体温单满分2分,医嘱单满分1分,得分7分以上表示合格[7]。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实施后产妇满意度为、知识掌握率为,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实施后胸牌丢失率和手圈丢失率分别为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具有显著差异(P<)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前后护理病历合格率对比实施后护理病历合格率为,同实施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科为医院重要科室,因其特殊性,增加了护理难度。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品管圈小组是指具共同目标的护理人员自愿组成的小组,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8]。品管圈小组同队对护理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特点,护理人员自觉参加培训学习,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品管圈活动是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针对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病历书写时缺项、错项等问题,制定产科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本研究显示,实施品管圈后产妇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病历合格率同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降低差错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琴,何然,张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79~81
2.万梅,孙冬慧.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电动止血带使用安全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112~113
3.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27(5):1231~1233
4.熊丽,何娅娟,蒋明珉.品质管理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沐浴风险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5,27(7):1094~1097
5.潘继红,叶宁,周立平,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9):50~53
6.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25):109~110
7.江淀淀,王自秀,刘剑梅,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2):124~126
8.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摘要】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对比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结果: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妇产科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较实施防范措施前的显著降低(P<)。
结论:根据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妇产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具有护理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及护理安全隐患较多等特点,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为进一步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岁;选取实施措施前妇产科患者60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岁。实施防范措施前与实施防范措施后的妇产科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可进行对比。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资料,并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根据记载的不安全事件资料,分析产生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健全完善妇产科管理体制、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工作热情。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①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均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②患者及家属不配合: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疼痛、恐惧等因素的影响,易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对检查工作的不重视,且对护理要求较高,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均易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③病房设施不当:患者所处的环境也易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地板湿滑、走廊没有扶手等;且病房中的药品、器械及胶带等,均会导致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①加强患者及家属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身防范意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②健全完善妇产科管理体制:妇产科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并制定科学的安全规范,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为护理人员创建愉快及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应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尽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细节管理,及时排查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③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工作热情:在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职业岗位素质教育,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热情,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观察指标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
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一、做好备课工作
课前准备是上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护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作为护理学基础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适当加入自我见解,找出重点、难点和考点,调整好预期授课的时间分配,理清提纲,同时翻阅大量信息材料,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病例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配备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教具。护生的准备主要在于对书本的预习,预习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根据学龄层次和基础的不同,护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的掌握也略有差别。故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点,学龄层次低的备课得更加详细、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学龄层次高的备课则可有所收敛,在解惑之余着重开发护生的举一反三和自学归纳能力。而实验教学的备课最好是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和方法,让护生不会因为每个老师示教的手法不同而有疑问。
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开启学习兴趣大门作为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中的首要步骤,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学习的动力,主动摄取相关知识与技能。主要改进方法如下。
2.1以详细的资料与生动的图片取代传统以往教学中的文字叙述,增进学习趣味。
2.2将国内外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合我国目前护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就业前景,增进学生信心。
2.3开展多元化见习课与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到院内进行参观,了解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4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护理专业的学习研讨会,观看教学视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可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基础上,加强并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今需求。主要方法有:每位教职人员需在授课之间组织定期定时的集体备课,互相交流经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帮助;各教职人员需配合时代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之外,结合护理事件实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期举办临床实践[3];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技能操作比赛,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不断革新与发展;教职人员需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尽快适应未来医疗模式的改变,这已经成为了所有专业教育机构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从事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努力吸收新的知识理论,谨记有教无类,不墨守成规,立足于培养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成立本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确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召开开题报告会,再次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
护理学毕业论文格式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
(1)封面,
(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6)参考文献,
(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护理学毕业论文格式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
(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newroman小四号。
(4)目录
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
(5)正文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
(6)参考文献
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是A,JL普外科常见病,其主要由于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引起,进而导致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紊乱,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及肠鸣音亢进等,对患儿的危害性较大,且死亡率较高 。本院2009年12月一2010年l2月对5O例肠梗阻患儿的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患儿,所有病例全身状况良好,无心、肝、 肾等器官合并症,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岁。就诊时间2~72h。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其他类型肠梗阻23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个肠袢气液平面。 将患儿按照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事先让患儿家长了解应用临床路径的有关问题,了解住院期间的护理目标。 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儿,由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理措施在临床路径表变异分析栏中做好记录。
评价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治愈率、家长健康知识的达标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家长的满意率。
①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共1O项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术前生化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处置、药物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活动、术后的体位、促进肠蠕动的方法及出院指导,每项10分,满分100分,得分I>80分患儿视为健康教育达标。
② 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包括主动服务、态度热情、心理支持、关爱患儿、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及总体服务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 ±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2组护理效果比较 2组治愈率均是100% ,无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d,t= ,P<,有统计学意义。
. 2组患儿家长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后而造成肠管之间、肠管腹膜、网膜之间粘连,本病发展快病情多变,若保守治疗72 h无效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行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以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将整体护理计划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不仅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优质与完整,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实现医疗过程参与者间的信息共享 。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达标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这说明通过系统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相关知识,能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操作,有意识地指导患儿预防了术后并发症。
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长的满意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这表现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模式,其能够有效利于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且其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护患交流,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在提高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中的应用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家长的满意率。
(一)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要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就应该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预见性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强化其对儿科患者的抢救程序的熟练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规避儿科护理中由于人为理由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再者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与培训,在对儿科患者而进行的抢救的时候,要逐步的训练护理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增加她们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她们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处理每一个病历,强化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
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规避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所引起的儿科护理风险。规章制度是预防出现事故的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贯彻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的检查规章制度落实的情况。如果出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该给予记过或者是处分,从而来督促每一位护理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三)积极与患者而家属沟通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与儿科患者的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尽量的使用和缓的预期,安抚家属的情绪,并且还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运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不要过分的担心。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护理的责任心和积极心,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的工作中要有爱心,更加负责人的去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本院xxx年1月~xxx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选择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体温恢复时间及憋喘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的体温恢复、憋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在小儿的成长阶段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常常伴有发热、咳嗽、乏力、呼吸速度紊乱等情况[1]。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会引发多种其他疾病,治疗后也常会反复发作,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为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护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本院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小儿肺炎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望提高护理效果,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在本院xxx年1月~xxx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选择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65例,其中男39例年龄0~5岁,平均(±)岁;女2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患儿共64例,其中男35例年龄1~4岁,平均(±)岁;女29例,年龄0~6岁,平均(±)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从用药、吸氧、抗过敏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情况,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叮嘱其用药的剂量、饮食上的禁忌等,并叮嘱其勤洗手,避免细菌传播给患儿,同时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研究组与此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主要通过5个方面入手。①健康教育护理。从患儿家属入手,对患儿的喂养进行指导,引导患儿家属最大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将患儿头部抬高,保证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不会发生呛入气管的情况。此外,还要保证患儿的营养,每日要对患儿摄入一定的蛋白质、水份、维生素等物质。②环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儿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肃静,减少外来人员。同时,医护人员要每日进行病房通风、消毒,保证空气的清新程度。③发热护理。小儿在患病时,体温都超过正常水平居多,通常都维持在℃~℃之间。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每天要进行6~7次的体温测量,每次间隔在3~4小时左右。患儿的降温方式要根据患儿的体温变化来决定,若患儿的体温与正常水平偏近(38℃以下),可采用传统的物理疗法进行降温,例如:多喝温开水、酒精擦拭、头部冷敷等方式。若患儿的体温严重高于正常水平(38℃以上),要立即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探讨具体应对方式。④口腔内部护理。小儿在发生肺炎时,口腔黏膜处于干燥状态,常常伴有口腔溃疡等情况,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儿口腔卫生,每天早、中、晚饭后各行一次口腔护理(漱口、消毒),避免发生口腔疾病。⑤体位护理。患儿每日要有足够的卧床时间,患儿在患病同时,常会发生呼吸不畅等情况,所以要保证患儿处于半卧位,将其头部抬高,方便患儿呼吸,此外患儿的年龄都偏小,医护人员可将患儿比直抱起,轻敲其后背部位,辅助患儿呼吸。
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体温恢复时间及憋喘时间。
统计学方法
129例患儿的所有数据均用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当(P<)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时间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及憋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肺炎(infantilepneumonia)作为一种常见疾病,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我国北方患病人数居多,在春冬两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小儿肺炎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及呼吸过程中不良成分的侵入等,患儿常常伴有咳嗽、发热、肺部杂音等症状,如不及时的加以治疗,极容易引发呼吸困难、肺气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给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小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抗病毒能力不高,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增加患儿的痛苦。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的几率。优质护理不仅达到基础护理的强化目的,还拥有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及实用性强、涉及范围广,人性化高等优点于一体,从患者的营养摄入、治疗环境、健康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每个方面都得到照顾,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儿身体的各项变化,为进一步的治疗、护理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优质护理的护理内容更加深入,使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得到提振,进一步了增强医院的权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本文对本院129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儿无论是并发症发生情况还是提问恢复、憋喘时间均好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更加利于患儿的身体恢复。从上述得出,在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保证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应给予推广支持。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关键词」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 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产生误导,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等候期间,患者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育龄妇女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常年以来,心理护理问题在我们指导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应引起医务人员、育龄妇女、家属、亲友和社会的足够关注。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各自的角度,调动育龄妇女的积极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诊疗心理环境,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乐的美好人生贡献爱心和力量。育龄妇女到我们指导站,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育龄妇女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可以让她们信任和放心,同时对育龄妇女来说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龄妇女感到放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后遗症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些后遗症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医疗操作技术要娴熟、工作作风要严谨,使她们取得对我们的信赖。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使她们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术。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因此,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四项手术、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育龄妇女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如果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如:心情紧张就有可能出现人流综合征)。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经过,阐明绝育手术是很小的手术,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决不能向患者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育龄妇女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术,就应告诉育龄妇女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患者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另有手术的环境和气氛也极为重要,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育龄妇女造成恐怖和紧张。
2 四项手术、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经过手术,这时她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及时告知手术效果,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她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痛苦,在正确的医疗护理下,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可能产生新的疑虑,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因为现在的输卵管结扎手术外层皮肤不缝合)。这时就要告知如何适当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让她们听喜欢的音乐等。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育龄妇女克服抑郁反应。个别育龄妇女术后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一些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状况。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和调整,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能尽早下床活动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这些育龄妇女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其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她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总之,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手术,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 体会
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育龄妇女,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育龄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余杭区四项后遗症患者逐年减少,3年(2006、2007、2008年)未增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