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完整版(实用10篇)
44
2023 / 11 / 24
Docker的细粒度松散耦合和微服务架构相得益彰。我们可以让Docker容器装载这样一个场景功能, 按照不同的角色分类, 每一个容器里装一个服务和应用, 一个服务器中运行多个容器, 也可以将多个容器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运行。整个项目架构按照业务逻辑的规划以细粒度的方式分散到了各个Docker中, 并可以根据Rest接口的方式进行整合联动[7]。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是负载均衡层、综合业务服务层、单业务服务层、存储层。这种多分层的方式, 可以很好地保证容器对微服务的支持, 高效地保证每一层服务的运行。当然, 这种应用方式也是有些许弊端, 在架构设计的前期, 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和逻辑划分。
容器技术的使用, 使得微服务器架构中所面临的压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容器技术的特点为微服务构架提供了落地的机会, 其中的内核机制可以实现不同的容器之间的联系, 容器之间资源也能实现完全的隔离, 它们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表—Docker。
容器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计算机的云计算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 现在多重容器技术都已经成为容器的标准规范。Linux容器具有较多的功能, 也实现了十分规范的管理。微服务通过将单个应用程序分解, 实现了组件化, 又通过Kubemetes等技术将原有的集群统一地编织在一起, 提供应用的部署、维护、扩展机制等功能, 实现对不同容器的有效管理[5]。
Docker是容器技术中的代表, 特点体现在具有标准的镜像结构, 实现了对不同资源实行不同存储的功能, 也能满足大规模的托管服务, 对于有主机集群的云服务平台, 通过分解应用构建、发布等方式实现对云计算技术的开发, 在实现云计算平台的构建的同时, 还可以进行优化和自动化维护环境, 使得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 满足了微服务架构所需要的资源。
Docker的体系中, 最关键的有两个, Docker Register和Docker Engine, 前者负责构建和分发应用镜像, 后者负责构建容器。这种组合方式, 是云服务的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a-Service, Saa S) 理念, 用户可以在各自的数据中心内建立私有的Docker Register, 形成属于自己的私有集群, 以应对大规模的应用扩展需求[6]。Docker很像一个集装箱, 通过Lxc技术先进行整合镜像, 再集中汇总进行分发。
普通的虚拟机与容器技术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容器技术在很多细节和虚拟机并不相同。虚拟机建立在硬件平台上, 而容器技术建立在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OS) 上, 可以把容器看作是虚拟机轻量化的实现。Docker在实现应用隔离的同时, 没有虚拟机必须的虚拟化管理层, 对比虚拟机太长的启动时间, 容器的启动与停止可以在毫秒级这个范围内启动。比较这些特性, Docker容器显然更胜虚拟机一筹。
微服务架构和容器的结合在程序开发中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式, 通过不同的微服务实现业务架构的粒度化, 通过不同的容器承载不同的业务,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开发选择。微服务构架中采用容器技术后, 一方面更加微型化;另一方面容器使微服务开发更加的便捷。这种开发方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流行。
参考文献
[1]杨鸥, 张羿, 耿贞伟.微服务架构在容器云中的应用实践[J].电脑与电信, 2017 (7) :79-81.
[2]张晶, 黄小锋, 李春阳.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 (6) :259-262.
[3]王纪军, 张斌, 顾永生, 等.云环境中Web应用的微服务架构评估[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 (5) :9-15.
[4]刘为.微服务架构及相应云平台解析[J].科教导刊, 2017 (1) :27-28.
[5]佚名.容器+微服务成为驱动混合IT关键[J].邮电设计技术, 2017 (1) :5.
[6]黄小锋, 张晶.微服务框架介绍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6 (6) :14-16.
[7]王健, 李冬睿.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J].科教导刊, 2016 (9)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