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网站毕业论文(推荐7篇)
142
2024 / 07 / 23
实地考察泰州市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的建筑设计,了解其建筑布局、使用功能和设计特点,以及了解学生公寓的功能要求。通过查阅相应的资料和建筑设计规范手册,初步拟定建筑方案,绘制平面图,立面图以及剖面图。
学生公寓内部采用内廊式设计,即内部走廊的两侧都是宿舍,宿舍与宿舍之间既相邻又相对,这样有利于宿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这样也很有利于公寓内部管理。公寓楼入口设置在两栋主楼直接的连接部分,两栋楼共同使用门厅,同时在门厅两侧分别设置值班室与配电室,这样有利于管理使用。
宿舍房间沿内廊布置,共用走廊,每个房间设计独立的卫生间和盥洗室,这样会让学生有一种家的.感觉,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摘要:本工程是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办公楼设计,共4层,第一层层高米、其余层 层高米,总高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说明书包括如下部分:1.工程概况;2,荷载计算;3,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和设计;4,屋盖、楼盖设计;5,楼梯设计;6基础设计。本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完成6张建筑施工图和6张结构施工图。结构设计主要对⑦轴横向框架进行了抗震设计:根据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荷载作用大小,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根据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内力,对框架梁、柱进行配筋计算并绘图。此外,还进行了结构侧移验算、标准层楼盖及屋盖设计、楼梯设计和基础设计。
关键词: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引言:按照甲方对建筑物功能方面要求,办公楼共四层,框架结构,设有综合经营计划科、院长办公室、总工办公室、总经济师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副总经理办公室、设计室、晒图室、图档室、会议室、多功能厅等。为了使建筑更好的达到其功能要求:平面内采用内廊式布置;底层层高为其他层层高;一、二层设置办公室,顶层考虑多功能厅;主要房间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大房间,内部分割;屋面为不上人屋面。
1.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
分类与特点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本身是一种处于不断更新发展状态的材料。因为它的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可以可以按用途,建筑各部位使用建筑材料的状况。原材料来源,以及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部位建筑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也是一种从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自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它具有三大特性,具有先进性,具有环境协调性,具有舒适性。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构筑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物质文化文明,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混泥土的振捣及施工机械的运转产生噪音粉尘妨碍交通等现象,对周围环境造成各种不良现象。
新型建筑材料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环境质量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出门旅行。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物,人们生活每天都在接触建筑物,所以材料的质量和好坏都对,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隰县可持续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生形态的变化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和变化,人们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有两种,第一种是就近取材,利用大自然中存在的木材石材,土,草,等建筑房屋,道路桥梁。第二种是需求所导向的需要,即为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开动脑筋,去寻找或开发研制材料,建筑材料与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为满足人们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要,人们可以开发,一些轻质高强新材料,高荣,高耐久性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换保新材料,路面材料,经管材料以及防火防霾或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正在传统的钢筋水泥玻璃及陶瓷等建筑材料之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大力发展轻型高强,节能,少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建筑业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相当严重,反正环境恶化对建筑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 新型建筑及发展趋势
纳米材料及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术。纳米技术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包括:纳米化学,纳米科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技术已应用于建筑材料,光学医学半导体,信息通讯军事等领域。目前,纳米技术是唯一可以实现的纳米技术。
智能化材料
所谓智能化建筑材料是指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实效,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并可继续使用的建筑材料。当这类材料的内部发生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反映出来,以便在材料失效前采取措施,甚至材料能够在材料失效初期自动进行自我调节,恢复材料的使用功能。如自动调调光玻璃,根据外部光线强弱,自动调节透光率,保持室内光线的强度平衡,既避免了强光对人的伤害又可以调节温,室温和节约能源。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中持续发布,占主要部分的材料称为母象分享在木箱中的材料称为分散相,根据木箱的材质不同复合材料有木樨复合材料,水系复合材料,塑料烯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种类。根据负荷方式不同,复合材料有轻微增强,粒子分散坚强,集成强化和骨架强化等种类。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节能材料
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并且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人类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具有良好装饰性,高效保温性,节能性健康性的家具材料,以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美观,富有生活情趣的居住空间。有透明隔热材料,新型涂料,调光玻璃,调节温度材料,充气式房屋,以及建筑节能变相储能控温材料。
3. 新型建筑材料的隔热和吸声材料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发展现状
新型建筑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组成安其所含化学成分和物质的种类,分为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材料组成各种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间质。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是指材料的微观组织,状态和宏观组织状态各个层次,构造,状的统称,组成相向而结构一致,构造不同的材料其技术质量也不相同,材料的结构大体分为3个层次,微观结构,亚围观结构,宏观结构,其小微观结构和亚微观结构称为材料的内部结构要美观。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新型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可分为质量有关的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及材料的质量与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2:表观密度,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及材料的质量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3:密实度,材料的密实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与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4:孔隙率,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比例。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1:吸水性,可用材料的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成正比。 2: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蒸气的性质可用材料的吸水率来反映。
3: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4:抗渗性,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的不透水性或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5:抗冻性材料的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建筑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脆性、强度,和耐磨性。
1:强度。
2:弹性与塑性
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去掉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材料的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材料的这种不可恢复的残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脆性和朔性
材料的脆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未发生显著变形就突然破坏的性质,才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所以脆性材料只适用于受压构件,建筑材料中,建筑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为脆性材料,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上不置破坏的性质。
新型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常规破坏因素的作用还是,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建筑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强度和耐磨性。
1. 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
导热系数低
致胜牌来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的导热系数只有·k,能有效抑制各种传导热和辐射热,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可抑制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热辐射和热量的传导散失,对物体热量可保持70%不散失,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在1100℃的物体表面上涂上8毫米厚,物体表面的温度就能从1100℃降到100℃以内。
涂料阻燃涂料
由于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耐温高,选用无机材料,无燃点闪点,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可以用在窑炉内壁上长年耐火烧烤,防火等级达到A级。
绝缘耐压
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中的陶瓷微珠和静态空气中包绝缘等级可以达到一级,涂料硬度可以达到6h,耐压强度可以承受80兆帕以上。
无机水性环保涂料
原料100%采用无机材料精加工而成,水性涂料,常温、高温下无任何气体产生,无论任何有害气体挥发。
耐温高
采用无机纳米陶瓷微珠和志盛威华特制高温溶液,耐温可以长时间达到1800℃。预计在未来10年里,耐高温隔热涂料在工业、军事、民用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涂料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以及对涂料各方面性能的进一步了解,耐高温隔热涂料必将具有更佳的实用意义。
结语:建筑防水材料用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安全良好的住宅下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很多的矛盾,在国外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下,我国新技术与新材料也在不断出现,或许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遵循着生态环保的原则,努力的探寻更适合的建筑防水材料是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郑孝海,浅谈建筑防水设计及防水材料的选用[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5)
[2] 沈春林,中国防水材料现状与发展建议[J].聚氨酯,2009(89):28—34.
[3] 姜志威,王江波.新型防水材料发展及其分析[J].工业技术,2009(23):76.
[J] 中国建筑防水,2010(增刊1):27—37.
[4]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俞苗庭,张钰,国产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介绍[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科技情报站,中国建筑第一 工程建筑科学研究所,1991.
[6] 张树培,防水材料选用[M].中国建筑防水出版社,1998
摘要:BIM (建筑信息模型) 是当前建筑行业中一种新兴的技术, 其从问世至今, 受到了建筑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BIM技术的应用, 从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 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 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BIM; 安全管理; 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 各类超高层、异形结构等建筑受到了国内城市的广泛欢迎, 然而这类建筑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BIM技术因其具备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势特征, 其对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比于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应用BIM技术能够促使项目管理人们能够及时直观的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此外, 应用BIM技术,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告知、安全警示等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有利于现场施工人员更加形象的了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此可见, 研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1—1 可视性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可视化水平, 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建筑全面的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利用BIM模型,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这对现场安全布置, 各类防护搭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 模拟化
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地质环境、裂缝、沉降等进行模拟, 进而对建筑结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升建筑的稳定性。BIM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不同类型建筑系统发挥了各自的建筑运行功能。在建筑项目施工前, BIM可以对存在危险性的工作进行模拟实验, 例如深基坑支护施工、脚手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吊篮施工等, 从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1—3 优化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 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 利用BIM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以及优化后, 从而有利于优化管理决策。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 当前建筑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一些年龄偏大的安全管理人员思想比较保守, 对新技术的应用显得不适应, 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建筑单位重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也因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而深受阻碍。
2—2 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 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晚, 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少, 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欠缺, 这也导致BIM技术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BIM技术的运用
3—1 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 想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 首先要建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指标, 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预算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分析,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同时, 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统计, 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的指标评估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因此, 建立基于BIM的施工安全指标, 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 能够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操作相结合, 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确保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
3—2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可以利用BIM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 该项任务是建筑施工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是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只有使用BIM技术, 对施工方案防护性能进行确立, 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高强度指标, 才能真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 利用BIM对建筑支模体系进行验算, 确保支撑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可见, 在现代化建筑的施工中, 使用BIM技术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 在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长期研究, 综合考虑各项施工因素, 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天气变化、地质条件、人工、材料的市场情况等各项因素, 使得BIM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真正发挥防护作用。除此之外, 在研究BIM技术在建筑安全防护管理的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在施工周期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 建筑安全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运行阶段。
3—3 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检查
BIM技术还能够应用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安全检查中, 通过BIM平台, 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操作进行模拟, 通过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及信息的整合, 然后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的功能, 建立高层建筑进行安全检查模型,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通过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实现施工的安全进行,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4 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协同、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主要用于现场的施工管理, 将现场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 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减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 首先登录BIM应用界面, 然后将施工现场的相关照片传输至BIM应用中, 填好相应的选项, 包括项目名称、轴线等具体参数。利用BIM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协同管理, 将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以数据的形式传输至BIM应用中, 然后将这些数据关联至BIM模型, 利用BIM可视化的功能, 对现场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 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现场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 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5 运用BIM技术进行安全培训
在传统的安全培训中, 内容主要是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真正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隐患的消除方法提到的比较少, 口号多于实际, 并且培训方法单一, 这种方法进行培训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后来在安全培训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得安全培训更加形象化, 但是仍然缺乏数据, 实际应用性比较差,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流程化。如上所述,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因此, 可以在建筑施工中通过模型的建立查看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 了解现场信息, 排除施工安全问题。利用BIM技术, 还可以创建安全内容数据, 有安全培训数据的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施工方案, 新机械的操作方法等,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大大提高了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 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安全施工培训才能达到预估的水准,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经济、技术都处于发展阶段, 极大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同样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所以, 建筑工程的优良管理, 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局掌控, 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控制现场的施工安全。所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首先要推广BIM技术的使用, 其次, 管理人员要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巧, 通过BIM技术的使用, 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强化施工质量, 保障建筑业在发展上开辟新高度。
一、 选题意义
1、课题来源概况
本课题题目为北京市名门宾馆空调设计。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是完成建筑物冷、热源空调系统负荷设计计算;分析并确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主要设备的选型;完成管路系统的设计计算等;不低于规定要求的工程图纸设计任务;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各项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条例清晰,图纸符合国家要求,按时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2、研究设计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各地都在兴建高标准的宾馆。宾馆的建筑水准和设备水准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标志,而其空调方式应能适应宾馆的功能需求,因此搞好宾馆空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设计中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满足室内工作人员的舒适感。
二、调研综述
在现代宾馆建筑的空调中,中央空调与局部空调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主流。而中央空调方式中,由于旅馆建筑中数量多是客房,采用半集中式空调为数较多,客房的空调方式几乎公认首选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国内以往设计旅馆大部分采用定水量系统,但在目前节能趋势下,外资或合资宾馆已较多的应用变水量系统。旅馆建筑中的公共用房如餐厅,商场和多功能厅等场所,一般采
用全空气低风速单风道系统,而对于负荷和人流变化均大的采用变风量系统,但是其初投资较高没有能推广使用。另外,为了满足一些建筑过度季节或冬季内部区供冷,周边区供暖的.要求,采用内部区变风量或单风道集中方式,外部区用双水管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半集中方式。
同时,还有一种水源热泵系统,属于半集中局部方式,用同一系统按照不同房间的不同要求分别供冷或供热,且热泵效率较高,能大幅度的节省一次能源,但其初投资和运行经常费比较高,只能在有条件的场合推广使用。对于办公室采用分散式或个别空调方式,其中,全空气系统的下送风空调方式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
由于受工程多变,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计者力求安全等因素的支配,对于设备的选型,往往取大,造成系统的使用效率过低,或者空调工程不能满足变工况的使用要求造成过冷或过热,即调节性差。
三、基本内容及技术路线
1、主要设计内容及具体步骤:
(1)确定室内外参数;
(2)房间冷(热)负荷计算;
(3)确定送风状态及送风量;
(4)确定新风量;
(5)确定空气处理方案;
(6)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确定气流组织;
(7)风管路、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8)机组选择与计算;
(9)消声减震要求;
(10)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系统的有关要求;
(11)防火排烟;
(12)全年运行方案的确定;
(13)说明书部分;
(14)空调平面图;
(15)空调剖面图;
(16)空调系统图;
(17)相关必要的详图。
2、方法:
通过实习参观掌握工程实际操作,资料翻阅、搜集,小组探讨,指导老师指导来完成本次设计。
四、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设计内容;
第三部分 空调方案;
第四部分 空调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第五部分 水力计算;
第六部分 结束语;
第七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八部分 谢辞;
第九部分 附录。
五、进度安排
熟悉图纸、明确设计任务、收集资料 周
空调负荷计算 周
设计方案选择、设备选型计算 周
水、风系统水力计算 周
绘制施工图周
编制说明书及修改设计周
外文翻译 周
答辩周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单寄平,《空调负荷实用计算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节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赵荣义,《空气调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范存养、金东哲 译,《空气调节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顾兴蓥,《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北京,_建筑设计院,。
【6】樊高定、截世龙,《我国制冷空调主要能效现状分析》,《制冷与空调》,北京,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20xx年第01期。
【7】许宏褉、万嘉风,《上海四季酒店暖通空调设计》,《暖通空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06期。
【8】余晓平、付祥钊,《室内相对湿度对夏热冬冷地区新风耗冷量的影响》,《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02期。
【9】周学文,《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01期。
【10】刘源全等,《空调节能泵应用的节能效果》,《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12期。